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坐狱[ zuò yù ]
1.指诉讼双方互相辩论。《左传·襄公十年》:“王叔 之宰与 伯舆 之大夫 瑕禽 坐狱於王庭,士匄 听之。”杜预 注:“狱,讼也。《周礼》: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故使宰与属大夫对争曲直。”杨伯峻 注:“坐狱,两造对讼。亦单言曰坐。”2.入狱;坐监狱。宋 赵叔向《肯綮录·紫姑伸狱》:“﹝库官辈﹞初不知 飞 坐狱及死于除夕也。”孙犁《白洋淀纪事·秋千》:“你们村里就有过两位坐狱被杀的共产党员。”
坐月[ zuò yuè ]
1.坐于月下。2.妇女产后一月内休息调养。
坐月子[ zuò yuè zi ]
指妇女生孩子和产后一个月里调养身体。
坐运筹策[ zuò yùn chóu cè ]
指坐在连连帐内策划军事方略。
坐赃[ zuò zāng ]
1.栽赃。2.犯贪污罪。
坐臧[ zuò zāng ]
见“坐赃”。
坐帐[ zuò zhàng ]
1.(主帅的)军帐。2.谓(主帅)升帐。滇剧《牛皋扯旗》:“牛通:老大王坐帐已毕,我不免敲动催军鼓。”
坐帐无鹤[ zuò zhàng wú hè ]
晋 葛洪《神仙传》载:介象 字 元则,会稽 人。吴 主征至 武昌,供帐皆是绮绣。遗黄金千镒,从 象 学隐形之术,后告言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奁赐 象。象 食之,须臾便死。帝埋葬之。以日中时死,晡时已至 建业,所赐梨付苑吏种之。吏后以表闻,先主即发棺而视,唯存一符。帝思之,与立庙,时躬往祭祀,常有白鹤来集座上,迟回复去。又传说 汉 丁令威 成仙后化鹤飞回故乡 辽东,飞鸣作人言:“有鹤有鹤 丁令威,化鹤千年今始归。”见旧题 晋 陶潜《搜神后记》。后遂以“坐帐无鹤”为思念故土的典实。北周 庾信《小园赋》:“坐帐无鹤,支牀有龟。”倪璠 注:“坐帐无鹤者,言己无仙术可归 建鄴 也。时 梁 都 建鄴,思归故国矣。”
坐照[ zuò zhào ]
犹寂照。谓通过禅定止息妄念,观照正理。
坐谪[ zuò zhé ]
获罪被贬。
坐镇[ zuò zhèn ]
(官长)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总工程师亲临现场~。
坐征[ zuò zhēng ]
因获罪而被召回。
坐支[ zuò zhī ]
指某些企业单位经银行同意从自己业务收入的现金中直接支付的方式。
坐制[ zuò zhì ]
1.谓轻易制敌。2.引申指占据有利的地势。
坐致[ zuò zhì ]
轻易获得;轻易达到。《孟子·离娄下》:“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乘人心离散,嘉勒斯賚 立敌之时,缘边州军转徙粮草二百餘里,不出一月,可坐致山界 洪 宥 等州。”王闿运《<衡阳县志>序》:“两君既殂,三公坐致。”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七讲:“宋文帝 公开袒护佛家,对臣下毫不讳言地表示,假若人们都信仰了佛教,则一定能驯服地接受统治,可以坐致太平。”
坐中[ zuò zhōng ]
1.座席之中。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坐钟[ zuò zhōng ]
放在桌案上的时钟。区别于挂钟。如:案上置放着坐钟,时针正指向四点。
坐主[ zuò zhǔ ]
即座主。
坐庄[ zuò zhuāng ]
1.商店派遣或特约的人常驻某地,采购货物。2.打牌时继续做庄家:一连坐了三把庄。3.投资者依靠雄厚的资金,大比例地买卖某只股票,以控制股价,达到赢利的目的。
坐状[ zuò zhuàng ]
罪状。
坐拙[ zuò zhuō ]
犹守拙,不取巧。
坐罪[ zuò zuì ]
坐法。
坐作[ zuò zuò ]
1.坐与起,止与行。古代练兵的科目之一,多与“进退”连用。2.安然而为。
阼阶[ zuò jiē ]
东阶。
阼席[ zuò xí ]
主人的席位。
阼俎[ zuò zǔ ]
祭祀时盛祭肉的礼器。阼,通“胙”。
岝崿[ zuò è ]
1.山势高峻貌。2.急疾貌。3.山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相传春秋吴王僚葬此。
岝[zuò]
〔~㟧〕a.山石高峻的样子,如“后岭横~㟧。”b.山名。
怍愕[ zuò è ]
惊骇变色。
怍色[ zuò sè ]
羞惭的神色。
柞蚕[ zuò cán ]
昆虫,比家蚕大,将变成蛹的幼虫全身长有褐色长毛,吃柞树、麻栎等的叶子,吐的丝是丝织品的重要原料。
柞绸[ zuò chóu ]
即柞丝绸。王蒙《惶惑》一:“那时候他二十三岁,大学才毕业,体重只有一百零一市斤,穿一身柞绸中山服,自以为是高级衣料了。”参见“柞丝绸”。
柞鄂[ zhà è ]
设于陷阱中的捕兽装置。
柞栎[ zuò lì ]
柞树。
柞木[ zuò mù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叶子卵形,有锯齿,花小,黄白色,浆果球形。木质坚硬,可用来做家具等。
柞撒[ zhà sā ]
旧式榨油用的大木楔。
柞丝绸[ zuò sī chóu ]
用柞蚕丝织成的平纹纺织品,有光泽。适宜做夏季衣服。旧称茧绸。
柞狭[ zhà xiá ]
窄狭。
柞薪[ zhà xīn ]
柞木类的柴薪。亦泛指柴薪。
柞叶[ zhà yè ]
栎树叶。可饲蚕。
柞子[ zhà zǐ ]
橡实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橡实》。
祚命[ zuò mìng ]
1.谓上天赐福。2.指上天所赐的福运。
祚庆[ zuò qìng ]
福祐。
祚土[ zuò tǔ ]
封赐土邑。
祚胤[ zuò yìn ]
1.福运及于后代子孙。《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郑玄 笺:“长予女福祚,至于子孙。”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言乎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 周公 之祚胤也。”2.泛指后代子孙。《史记·三皇本纪》:“盖圣人德泽广大,故其祚胤繁昌久长。”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王甚驍武,敬重佛法,自云 毘沙门天 之祚胤也。”
胙德[ zuò dé ]
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胙阶[ zuò jiē ]
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宾主相见,以东阶为主人迎宾登堂之地。胙,通“阼”。
胙肉[ zuò ròu ]
祭祀时供神的肉。宋 陆游《入蜀记》卷五:“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清 昭槤《啸亭续录·贵臣之训》:“定例:坤宁宫 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后来进了学,老师送了丁祭的胙肉来……只得就开了斋。”毛泽东《寻乌调查》第四章三:“肉有四个项目:一是‘胙肉’,从前是秀才、举人有功名的人分的,后头加上‘毕业生’。”
胙土[ zuò tǔ ]
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孔颖达 疏:“胙,训报也。有德之人,必有美报。报之以土,谓封之以国。”南朝 宋 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亡祖奉国威灵,董符戎重,尽心所事,尅黜祸乱,功参盘鼎,胙土南服。”明 张四维《双烈记·策封》:“更封妻荫子,加爵封王,分茅胙土。”
胙席[ zuò xí ]
祭祀的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