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征麾[ zhēng huī ]
犹征旆。
征会[ zhēng huì ]
1.征召诸侯会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徵会讨贰。”杜预 注:“徵召诸侯,将冬会于 温。”《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 襄公 ﹞乃出徵会之牘,不送 齐侯,却先送 楚成王 求署。”2.犹聚集。汉 桓谭《新论·识通》:“﹝ 汉武帝 ﹞信其巫蛊,多徵会邪僻,求不急之方。”《后汉书·张奂传论》:“陈蕃、竇武 奋义草谋,徵会天下,名士有识所共闻也。”
征贿[ zhēng huì ]
求取贿赂。
征婚[ zhēng hūn ]
公开征求结婚对象:~启事。
征货[ zhēng huò ]
贪求财货。
征迹[ zhēng jì ]
迹象。
征集[ zhēng jí ]
1.用公告或口头询问的方式收集:~资料。2.征募并聚集:~新兵。
征笳[ zhēng jiā ]
旅人吹奏的胡笳。
征价[ zhēng jià ]
收取价款。
征驾[ zhēng jià ]
1.远行的车马。2.征战的车马。
征见[ zhēng jiàn ]
犹证实。
征贱[ zhēng jiàn ]
1.谓寻找物价低贱处购货。2.预示物价将低落。
征剿[ zhēng jiǎo ]
犹征讨。
趾爪[ zhǐ zhǎo ]
脚爪。
黹屯[ zhǐ tún ]
绣有花纹的衣边。
黹紩[ zhǐ zhì ]
针线活。
阤崩[ tuó bēng ]
崩毁。
阤废[ tuó fèi ]
颓败废弃。喻衰败。
阤坏[ tuó huài ]
倒塌损坏。
阤靡[ tuó mǐ ]
形容地势倾斜而又绵延不断的样子。
至罢[ zhì bà ]
极无能。罢,通“疲”。
至宝[ zhì bǎo ]
最珍贵的宝物:如获~。
至辨[ zhì biàn ]
具有极高辨别能力的人。
至兵[ zhì bīng ]
最好的军队。
至不济[ zhì bù jì ]
[口]表示最少或最低限度。
至材[ zhì cái ]
最有才能的人。
至操[ zhì cāo ]
极高尚的操守。
至策[ zhì cè ]
最好的计策;上策。
至察[ zhì chá ]
1.极分明。2.过于明察。
至臣[ zhì chén ]
最称职的臣子。
至诚[ zhì chéng ]
极为诚恳;真诚:~之士。~待人。
至大至刚[ zhì dà zhì gāng ]
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至当[ zhì dāng ]
极其适当。
至砀[ zhì dàng ]
极广大。
至祷[ zhì dǎo ]
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恳切的请求或希望。
至到[ zhì dào ]
1.造诣。2.指程度达到极点。3.到。至、到义同。
至道[ zhì dào ]
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晋 陆机《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2.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3.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庄子·在宥》:“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汉 牟融《理惑论》:“﹝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无遗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好言乎!”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宋 洪迈《夷坚丁志·司命府丞》:“及见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长跪传至道。”
至德[ zhì dé ]
最高的道德;盛德。
至德要道[ zhì dé yào dào ]
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邢昺 疏:“言先代聖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約之道,以順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敏(田敏)以印本五經遺 從誨,從誨 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 相行 鞅 術,至德要道弗踣焉。”
至等[ zhì děng ]
犹相等,相当。
至弟[ zhì dì ]
谓善事兄长,极尽为弟之道。弟,同“悌”。
至多[ zhì duō ]
表示最大的限度:他~不过四十岁。老师~是从头到尾讲一遍,要纯熟还得靠自己多练习。
至法[ zhì fǎ ]
1.谓使法制完善。2.谓至高无上的法律。3.谓最神妙的佛法或法术。
至概[ zhì gài ]
极好的风度气概。
至感[ zhì gǎn ]
1.极诚挚的情感。2.书信及公文中常语。极感激。如:是所至感。
至高无上[ zhì gāo wú shàng ]
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
至公[ zhì gōng ]
1.最公正;极公正。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至公楼[ zhì gōng lóu ]
科举时代主考官观看诸生考试的地方。因以为试院的别称。
至公堂[ zhì gōng táng ]
科举时代试院中的大堂。
至公无私[ zhì gōng wú sī ]
犹大公无私。旧题 汉 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晋 袁宏《後汉纪·光武帝纪七》:“統體之道,在乎至公無私,與天下均其欲。”《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田大 至公無私,議將此樹砍倒,將粗本分爲三截,每人各得一截,其餘零枝碎葉,論秤分開。”亦作“至公無我”。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士大夫爲吏者,當以至公無我處之,事自理,民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