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罪党[ zuì dǎng ]
犯罪作恶的同伙。
罪渎[ zuì dú ]
犹诬赖。
罪度[ zuì dù ]
佛教语。谓拔脱引渡于罪孽之中。
罪恶[ zuì è ]
严重犯罪或作恶的行为:~滔天。
罪恶的黑手[ zuì è de hēi shǒu ]
诗歌。臧克家作。1934年发表。通过建筑工人为帝国主义分子建造一座天主教堂这一题材,反映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揭露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并寄希望于工人阶级的觉醒。笔力雄健,音调铿锵,语言精练。
奏凯[ zòu kǎi ]
得胜而奏凯歌。泛指胜利或取得成功。
奏可[ zòu kě ]
谓奏请之事被允准。
奏课[ zòu kè ]
1.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为 义兴 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明 方孝孺《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县,奏课最优。”2.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岐 俗质厚,彦光 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胡三省 注:“奏课,奏计帐及输籍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阁待制 许元 为 江 淮 发运使,奏课於京师。”
奏乐[ zòu yuè ]
演奏乐曲:乐队~。
奏名[ zòu míng ]
科举考试,礼部将拟录取的进士名册送呈皇帝审核,称“奏名”。
奏明[ zòu míng ]
1.奏陈明白。2.犹齐明。奏,通“凑”。
奏鸣曲[ zòu míng qǔ ]
以奏鸣曲式写成的独奏器乐曲。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一般由三或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奏目[ zòu mù ]
奏事的条目。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黄宗旦 晚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诵於口。”元 萨都剌《题进士索士严诗卷》诗:“故人传奏目,请便趣行装。”《元典章·礼部四·蒙古学》:“省部臺院凡有奏目用蒙古字写。”
奏请[ zòu qǐng ]
上奏请示;上奏请求。
奏曲[ zòu qǔ ]
演奏乐曲。
奏阕[ zòu què ]
乐曲演奏终了。
奏剡[ zòu yǎn ]
犹奏削。
奏上[ zòu shàng ]
1.奏陈天子。2.呈上奏章。京剧《二进宫》:“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奏审[ zòu shěn ]
奏请君上审定。《宋史·职官志一》:“绍圣 五年,詔臣僚上殿札子,中书省进呈取旨;其承受传宣、内降,非有司所可行者,申中书省或枢密院奏审。”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是夕之事,弥远(礼部侍郎 史弥远)称有密旨。钱参政(钱象祖)欲奏审,史 下许曰:‘事留,恐泄。’遂行之。”
奏事[ zòu shì ]
1.向皇帝陈述事情。《史记·汲郑列传》:“上尝坐武帐中,黯 前奏事。”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黄宗旦 晚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诵於口。”2.指向丞相陈述事情。《史记·张丞相列传》:“魏丞相 相 者,济阴 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白事丞相,亦可谓之奏事。《魏相传》‘带剑奏事’是也。”3.向皇帝奏陈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宦者輒从輼凉车中可其奏事。”《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诸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
奏事官[ zòu shì guān ]
1.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员。《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李德裕 奏:镇州 奏事官 高迪 密陈意见二事。”胡三省 注:“方镇遣牙职入奏事,因谓之奏事官。”2.在朝廷接递奏章的官员。《再生缘》第七一回:“早有奏事官双手接捧本章,呈於龙案。”
奏书[ zòu shū ]
1.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2.泛指奏章。宋 王安石《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唐 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
奏疏[ zòu shū ]
奏章。
奏帖[ zòu tiē ]
犹奏章。
奏闻[ zòu wén ]
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
奏舞[ zòu wǔ ]
行舞,献舞。
奏削[ zòu xuē ]
犹奏札。
奏销[ zòu xiāo ]
1.清 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叫奏销。《清文献通考·田赋二》:“﹝ 康熙 ﹞十八年,令州县日收钱粮流水簿,於岁底同奏销文册,齎司磨对。”2.指上报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吴晗《灯下集·明代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第四是免粮,家道寒苦,无力完粮的,可由地方官奏销豁免。”
奏效[ zòu xiào ]
发生预期的效果;见效:吃了这药准能~。
奏言[ zòu yán ]
向皇帝陈述。
奏谳[ zòu yàn ]
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奏议[ zòu yì ]
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奏荫[ zòu yīn ]
亦作“奏廕”。宋 代父祖为高官,可以上奏请求授予儿孙官职,称为“奏荫”。
奏庸[ zòu yōng ]
击钟。庸,通“鏞”,大钟。
奏御[ zòu yù ]
上奏帝王。
奏札[ zòu zhá ]
见“奏札”。
奏章[ zòu zhāng ]
古代大臣向皇帝奏事的本章(呈文)。
奏折[ zòu zhé ]
明清两代官员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为写在折子上,故名。
奏正[ zòu zhèng ]
1.奏请判处。2.奏请更正。
奏状[ zòu zhuàng ]
犹奏章。
奏最[ zòu zuì ]
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
揍掇[ zòu duō ]
增删窜改。
媰妇[ chú fù ]
孕妇。
媰孀[ chú shuāng ]
1.谓孕妇和寡妇。2.指寡妇。
租饱[ zū bǎo ]
用茅包裹的肉。
租布[ zū bù ]
犹租调。《宋书·文帝纪》:“其蠲此县今年租布。”
租簿[ zū bù ]
1.犹租赋。2.旧时地主收地租的账本。
租车[ zū chē ]
输纳租赋的车辆。
租刍[ zū chú ]
犹田赋。
租船[ zū chuán ]
由于出租金而获得船的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