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中将[ zhōng jiàng ]
军衔,将官的一级,低于上将,高于少将。
中奬[ zhòng jiǎng ]
奖券的号码与开奖的号码相同,可以获得奖金或奖品,叫做“中奖”。《文汇报》1984.11.9:“明年有奖储蓄更有吸引力,中奖名额和奖金都有增加。”
中交[ zhōng jiāo ]
1.古天文学以月行入黄道谓之中交。2.值得结交。
中交票[ zhōng jiāo piào ]
指解放前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
中郊[ zhōng jiāo ]
古代于距都城西南五里之处设立坛位郊祀 黄帝,谓之“中郊”。
中焦[ zhōng jiāo ]
中医指胃的上下口之间的一段,主要功能是管消化。见〖上焦〗、
中轿[ zhōng jiào ]
清 时官员乘轿,依官级的尊卑而定轿夫的人数。四人抬的叫中轿。《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大家已等的心焦,才见他坐着姊夫公馆里的四人中轿,吃的醉醺醺而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后面跟着一顶洋蓝呢中轿,上着轿帘,想来里面坐的,定是一位女太太。”
中教[ zhōng jiào ]
1.中正和平的教化。2.中学教育的省称。3.合乎教令。
中阶[ zhōng jiē ]
1.指明堂前居中的台阶。2.指“泰阶”居中的一级。
中街[ zhōng jiē ]
星名。借指黄道。北魏 张渊《观象赋》“天狗接狼以吠守”旧注:“天市中街主惊怖,故曰吠守。”唐 杜甫《夏日叹》诗:“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浦起龙 注:“其间有二小星曰天街,正跨黄道,故可云中街也。”元 袁桷《椿堂赋》:“日临中街,霜飞冰霾。”
中节[ zhōng jié ]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2.中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3.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李华《三贤论》:“萧(萧颖士)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欲人人如我,志与时多背,常见詬於人,取其中节之举,足可以为人师矣。”4.指中气和节气。《晋书·律历志下》:“自此以降,暨於 秦 汉,乃復以孟冬为岁首,闰为后九月,九节乖错,时月紕繆。”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魏 旧制,四时祭庙皆用中节,丙子,詔始用孟月,择日而祭。”胡三省 注:“自 汉 以来,宗庙岁五祀,四孟及腊是也。魏 初用中节,夷礼也。”6.合乎礼义法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后汉书·虞延传》:“﹝ 富宗 ﹞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明 黄绾《明道篇》卷一:“行之於身,无不中节,谓之道。”7.合乎节奏。《淮南子·说林训》:“使但吹竽使工厌窍,虽中节而不可听。”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虎子盘旋宛转,无不中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端 作前舞,喜怒随腔,俯仰中节。”
中劫[ zhōng jié ]
佛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相当于世界产生、发展、衰朽、灭亡(成、住、坏、空)中的一个阶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见《大智度论》。
中结[ zhōng jié ]
1.郁结于心。2.一种肠梗塞病。
中介[ zhōng jiè ]
媒介:~人。~作用。市场~。
中界[ zhōng jiè ]
1.交界处。2.指人间。与上界(仙境)、下界(阴间)相对。
中金[ zhōng jīn ]
白银。
中襟[ zhōng jīn ]
心中;胸怀。
追救[ zhuī jiù ]
补救。
追惧[ zhuī jù ]
事后害怕。
追爵[ zhuī jué ]
死后封爵。
追军[ zhuī jūn ]
追击的军队。
追勘[ zhuī kān ]
追究查问。
追考[ zhuī kǎo ]
查考;追查。
追拷[ zhuī kǎo ]
追究拷问。
追科[ zhuī kē ]
催征赋税。
追课[ zhuī kè ]
催交赋税。
追愧[ zhuī kuì ]
后悔惭愧。《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陈主 谓 袁宪 曰:‘我从来接遇卿不胜餘人,今日但以追愧。’”
追览[ zhuī lǎn ]
犹回顾。
追泪[ zhuī lèi ]
犹催泪。
追蠡[ zhuī lí ]
1.钟纽欲断貌。2.指经久而剥蚀的钟器。
追理[ zhuī lǐ ]
追查处理。
追敛[ zhuī liǎn ]
催交租税。
追恋[ zhuī liàn ]
追思依恋。
追凉[ zhuī liáng ]
1.亦作“追凉”。乘凉;纳凉。2.见“追凉”。
追粮[ zhuī liáng ]
追回发给的廪粮。
追路[ zhuī lù ]
1.追随。2.追击的道路。
追戮[ zhuī lù ]
对死者追加耻辱。
追録[ zhuī lù ]
1.追记,补写。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一》:“乃使户曹吏追録旧闻,以为《耆旧传》。”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颂赞》:“鲁国 以 公旦 次编,商 人以前王追録。”明 王錡《寓圃杂记·周伯器》:“作诗文三十餘篇,追録旧文四卷,细书楷正,少年莫能及。”2.表彰死者生前的功绩。《汉书·陈汤传》:“假使异世不及陛下,尚望国家追録其功。”《宋史·儒林传三·邵伯温》:“赵鼎 少从 伯温 游,及当相,乞行追録,始赠秘阁修撰。”《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乾隆 四十三年,追録 满达海 功,命 星海 孙 福色鏗额 以辅国将军世袭。”3.追溯以往,加以录用。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宣宗 多追録 宪宗 卿相子孙。”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随缘居士》:“建炎 中,追録党人,除直秘阁。”
追侣[ zhuī lǚ ]
犹追陪。
追论[ zhuī lùn ]
1.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 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 显明亭侯。”宋 叶适《取燕一》:“致 靖康 之祸,在於取 燕;追论 靖康 之失者,亦必曰取 燕。”亦指补充论述。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 中国 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 印度 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2.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 中 胡 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追没[ zhuī méi ]
追究没收。
追美[ zhuī měi ]
1.追忆前功而推奖赞美。2.犹比美。
追愍[ zhuī mǐn ]
追念哀怜。
追命[ zhuī mìng ]
1.旧指身后由朝廷授予某种封赐。《左传·昭公七年》:“卫 齐恶 告丧于 周,且请命。王使 郕简公 如 卫 弔,且追命 襄公。”唐 白居易《李愬赠太尉制》:“钦我追命,可赠太尉。”宋 王安石《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祖某赠某官》:“本朝追命之礼,亦从其子孙名数之卑尊。”2.后来命名;补称。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辩史》:“由是言之,则所谓中元、后元者,岂亦后来之追命乎?宜其无所讳避也。”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辩史》:“自 元鼎 以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3.勾命;索命。《宋史·职官志三》:“应詔狱及案劾命官,追命姦盗,以程督之。”《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这捕人乃森罗殿前的追命鬼,心肠比钢铁还硬。”清 蒲松龄《灌仲孺论》:“其真英魂为厉,尚能追命於九泉耶?”
追摹[ zhuī mó ]
1.摹绘死者画像。清 周亮工《题高云客诗后》:“比闻 程公 之亡也,兆 为文哭之,復倩 郭巩 追摹其小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这喜容或者取生前的小照临下来的,或者生前没有小照,便是纔死下来的时候对着死者追摹下来的。”2.追忆摹仿。《花月痕》第八回:“一路上凝神渺虑,细细追摹。”朱自清《<毁灭>序》:“所幸心境还不曾大变,当日情怀,还能竭力追摹,不至很有出入。”
追慕[ zhuī mù ]
追念仰慕。
追拿[ zhuī ná ]
犹追捕。
追纳[ zhuī nà ]
1.谓收回。《旧唐书·食货志上》:“自今严加禁断,所在追纳恶钱,一二年间使尽。”宋 王安石《诏允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仆射新除集禧观使富弼乞判汝州》:“奏蒙授臣集禧观使敕牒,乞早赐追纳,且乞任 汝州 本任事。”2.催交;补交。明 王世贞《中官考七》:“左监丞 林秀 等行取驛递船隻人夫,每月责官吏追纳佣钱。”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使 尚仁 欺隐果真,则按律宜照年追纳,因没入官,计亩论罪。”
追难[ zhuī nán ]
追问责难。
追念[ zhuī niàn ]
追忆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