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中河[ zhōng hé ]
1.河的中央;河中。2.指黄河中游。
中贺[ zhōng hè ]
古代臣子上贺表,例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或“诚欢诚庆,顿首顿首”一类的套语,表示祝贺。后人编印文集时,每将其省略,夹注“中贺”二字代之。
中户[ zhōng hù ]
指中等资产的人家。《宋史·高宗纪七》:“三月丁丑,雨雹。丁亥,蠲 江、浙、荆、湖 等路中户以下积年逋负。”明 唐顺之《谢赐银币表》:“载緋载緑,顿增中户三家之产。”清 张新标《派夫行》:“上户买脱中户随,寂寥穷巷悲何极。”
中华[ zhōng huá ]
古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民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用以指称中国。
中华民国[ zhōng huá mín guó ]
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这一政权不久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成为地主、买办阶级联合专政的工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政权落入蒋介石集团手里。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 zhōng huá mín zú ]
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五十六个民族,十二亿多人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
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建立。首都北京,国旗是五星红旗,国徽为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邻朝鲜,北邻俄罗斯、蒙古,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邻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邻缅甸、老挝、越南。东南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和南海。隔海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2.95亿(2000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划分为23个省(台湾省待与祖国大陆统一)、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中画[ zhōng huà ]
中止。
中怀[ zhōng huái ]
1.内心。2.犹五中。指内脏。
中宦[ zhōng huàn ]
宦官。
中浣[ zhōng huàn ]
1.亦作“中澣”。古时官吏中旬的休沐日。2.泛指每月中旬。
中荒[ zhōng huāng ]
1.荒野之中。2.中途落空。
中皇[ zhōng huáng ]
传说中的山名。
中黄[ zhōng huáng ]
1.亦称“中黄伯”。古勇士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 中黄 育获 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吕延济 注:“中黄伯、夏育、乌获,皆古之力士也。”2.泛指勇士。明 梅鼎祚《玉合记·拒间》:“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黄。”3.指 中黄子。传说中的仙人。见 晋 葛洪《抱朴子·地真》。宋 苏轼《和读山海经》之四:“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黄。”明 王鏊《震泽长语·仙释》:“冷启敬,隶 淮阳,遇异人,授 中黄 大丹。”4.指 黄帝。《文选·张协<七命>》:“启 中黄 之少宫,发 蓐收 之变商。”吕延济 注:“中黄,黄帝 也。”《云笈七籤》卷三:“黄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上登 太极宫,号曰 中 黄真人。”5.黄石脂。《文选·张衡<南都赋>》:“太一餘粮,中黄瑴玉。”吕向 注:“中黄,谓石中﹝黄﹞子,黄石脂也。”6.中央。三国 魏 曹植《宝刀赋》:“礪以五方之石,鉴以中黄之壤。”唐 崔损《五色土赋》:“众色环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职;正色居上,所以表内附于中黄。”宋 范仲淹《明堂赋》:“耽然太室,儼乎中黄。”7.指黄道。晋 成公绥《天地赋》:“望舒 弭节於九道,羲和 正轡於中黄。”唐 李乂《奉和三会寺应制》:“汉 闕中黄近,泰山 太白连。”8.帝王府库名。《后汉书·桓帝纪》:“芝草生中黄藏府。”李贤 注引《汉官仪》:“中黄藏府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丰赐光厚,訾重千金,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9.中营。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効足中黄,殉驱驰兮。”刘良 注:“中黄,中营也;以身从物曰徇。言効天子之营以从驱驰。”10.古指人体的横膈膜。明 高攀龙《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吾尝读 旌阳许仙 书,见其所云中黄者,人身膈膜也,膈下体秽浊之气,不得薰心府。”11.泛指腹中。《封神演义》第三二回:“天化 在花篮中取出仙药,用水研开,把剑撬开上下牙关,灌入口内,送入中黄,走三关,透四肢,须臾转八万四千毛窍。”
中黄伯[ zhōng huáng bó ]
见“中黄”。
中黄藏府[ zhōng huáng cáng fǔ ]
汉 代府库名。
中黄节士[ zhōng huáng jié shì ]
中药麻黄的别名。
中黄门[ zhōng huáng mén ]
在宫廷服役的太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 官……诸僕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颜师古 注:“中黄门,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资治通鉴·光武帝建武四年》:“援 初到,良久,中黄门引入。”胡三省 注:“中黄门,宦者也,属少府。”
中徽[ zhōng huī ]
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志叫“徽”。居中的一个叫做“中徽”。
中悔[ zhōng huǐ ]
中途反悔;后悔。
中会[ zhōng huì ]
语出《庄子·养生主》:“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指节奏。后以“中会”谓措置得当。
中火[ zhōng huǒ ]
1.途中午休用饭。《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日光将午,到一村镇。 江居 下了驴,走上一步,稟道:‘相公,该打中火了。’”《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爷优待他忒过分了,与他同坐同食;舟中还可混帐,到陆路中火歇宿,老爷也要存个体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再东盘北岭之南,三里,始见路旁餘薪爨灰,知为中火之地。”2.中官。古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曍氏 以龙纪” 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曰:“ 炎帝 以火名官……中官为中火。”
中火铺[ zhōng huǒ pù ]
供旅客途中用午饭的处所。
中伙[ zhōng huǒ ]
同“中火”。《天雨花》第一回:“看看走到日正午,方到一乡镇市存。一行歇马打中伙,齐赶乡村野店门。”曹聚仁《万里行记·行》:“中午好好儿歇中伙,那就不会做‘啦啦队’(掉队之意)。”
中饥[ zhōng jī ]
中等程度的饥荒。
中畿[ zhōng jī ]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晋书·桓温传》:“廓清中畿,光復旧业。”《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中畿,王畿也。《周礼》九畿,王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皆以五百里言之。王畿在九畿之中,故曰中畿。”南朝 宋 何承天《君马篇》:“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2.泛指中原地区。晋 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诸葛亮、蒋琬、费禕 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敍用,一则以慰 巴、蜀 民之心,其次倾 东吴 士人之望。”
中级[ zhōng jí ]
属性词。介于高级和初级之间的:~人民法院。
中极[ zhōng jí ]
1.指北极星。2.喻帝位。3.人体经穴名。4.击中要害。
中疾[ zhōng jí ]
生病。
中计[ zhòng jì ]
中了他人的计谋;落入他人设下的圈套:~受骗。我差点儿中他的计。
中记室[ zhōng jì shì ]
古官名。南北朝 时,公府及藩王设有中记室,专管表章书记工作。《陈书·高祖纪上》:“遣中记室参军 江元礼 以事表 江陵。”《资治通鉴·陈临海王光大元年》:“頊 将出,中记室 毛喜 驰入见 頊。”胡三省 注:“《五代志》:‘梁 制,藩王国及庶姓有持节,府有中録事、中记室。’”
中际[ zhōng jì ]
佛家以前际、中际、后际为三际,犹言三世。中际即现在世。
中季[ zhōng jì ]
犹言兴废盛衰。季,指末世。
中济[ zhōng jì ]
指桥基。
中继线[ zhōng jì xiàn ]
用户交换机、集团电话、无线寻呼台、移动电话交换机等与市话交换机相连接的线路叫中继线。
中继站[ zhōng jì zhàn ]
1.在运输线中途设立的转运站。2.在远距离通信中,设置在信号传输沿途的工作站,作用是把接收的信号放大后再转发出去。
中祭[ zhōng jì ]
祭宗庙之礼。
中家[ zhōng jiā ]
中产之家。
中甲[ zhōng jiǎ ]
1.金 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2.中甲科。谓考中进士。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渴睡汉及第》:“吕(吕蒙正)明年中甲,寄声 胡(胡旦)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中驾[ zhōng jià ]
车驾前进中。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二:“临路怀惆悵,中驾正躑躅。” 南朝 梁 吴均 《初至寿春作》诗:“中驾每倾轮,当騫復摧翼。”
中坚[ zhōng jiān ]
古代军队中主帅所在、力量最强的部分。后泛指最坚强并起主要作用的力量:~力量。~分子。
中间[ zhōng jiān [ zhōng jian ]]
[ zhōng jiān ]1.里面。2.中心。3.事物两头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zhōng jian ]中间儿〈名〉义同“中间zhōng jiān”。
中间层[ zhōng jiān céng ]
大气圈中的一层,位于平流层顶部到距地面约85千米的高度范围。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中间派[ zhōng jiān pài ]
指动摇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的派别。有时也指中间派的人。
中间人[ zhōng jiān rén ]
中人
中间商[ zhōng jiān shāng ]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作为其中一个环节,将买卖双方联系起来并从中赚取差价的企业或个人。
中见[ zhōng jiàn ]
指中见人。
中见人[ zhōng jiàn rén ]
居中为双方作见证的人。
中谏[ zhōng jiàn ]
唐 代谏官“补阙”的别称。唐 郑谷《顺动后蓝田偶作》诗:“小諫昇中諫,三年侍玉除。”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袞。”
中江[ zhōng jiāng ]
1.江流的中央;江中。《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北齐书·王琳传》:“太清 二年,侯景 渡江,遣 琳 献米万石,未至,都城陷,乃中江沉米,轻舸还 荆州。”元 范梈《送吴真人持诏宁亲》诗:“明月落中江,倒景射斗牛。”2.水名。古三江之一。《书·禹贡》:“东为 中江,入于海。”3.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 安徽 芜湖 东经 江苏、高淳、东坝、溧阳 至 宜兴 通 太湖 一水;《初学记》引 郑玄 说,指 岷江 会合 北江、南江 后的一段;盛弘之《荆州记》指 长江 经流自今 湖北 江陵 以下至 江西 九江 一段。今 四川 沱江,六朝 以来亦有 中江 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