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漕河[ cáo hé ]
古代运漕粮的河道。
漕斛[ cáo hú ]
旧时收兑漕米的量器。一斛相当于五斗。
漕计[ cáo jì ]
指漕运总量。
漕荐[ cáo jiàn ]
宋 代漕试中的一种推荐形式。亦指漕试。
漕截[ cáo jié ]
见“漕赠”。
漕魁[ cáo kuí ]
漕试第一名。
漕粮[ cáo liáng ]
古代由水路运往京城的粮食。
漕路[ cáo lù ]
运输粮食的水路。
漕米[ cáo mǐ ]
1.漕运米粮。《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希范 遣 张少敌 以舟兵趋 汉阳,漕米五万斛以馈军。”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惟本朝东南岁漕米六百万石,以此知本朝取米于东南者为多。”2.即漕粮。《宋史·仁宗纪二》:“景祐 元年春正月甲子,发 江 淮 漕米振 京东 飢民。”《中国歌谣资料·沪谚外编·山歌》:“先将租米还田主,再将漕米解官场。”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湖南 地丁正银一两,民间须缴数两;漕米一石,须缴纳数石。”参见“漕粮”。
漕平[ cáo píng ]
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 清 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频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有漕平、规平之殊。”《新华月报》1955年第3期:“旧 中国 的货币制度长期以来是不统一的。在银两制度的情况下,由于各种秤的分量不一致,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等。”
漕渠[ cáo qú ]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
漕事[ cáo shì ]
1.有关漕运之事。《汉书·食货志上》:“漕事果便,寿昌 遂白令边郡皆筑仓。”《新唐书·食货志三》:“开元 十八年,宣州 刺史 裴耀卿 朝集京师,玄宗 访以漕事。”2.指 清 代有关征收漕米的事情。清 魏源《筹漕篇下》:“江 楚 赋轻而船重,抵 淮 迟,汛涨輒虞堵闭,故言漕事则易而运道则难;江苏 赋重而船轻,抵 淮 蚤,汛前尚可筹渡,故言运道则易而漕事则难。”
漕试[ cáo shì ]
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宋史·选举志二》:“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诸路漕试,合国子试,两项科举及免举人,不下千数。’…… 绍定 间,以漕试、胄试无亲可避者亦许试,或谓时相徇於势要子弟故也。”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茅 云:‘举进士何以得让?’按:举进士乃漕试也。”
漕水[ cáo shuǐ ]
1.即漕河。2.漕河的水。
漕司[ cáo sī ]
亦称“漕运司”。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北宋 称转运司,南宋 称漕司,元 代称漕运司。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财归於漕司,而兵各归於郡。”《宋史·选举志二》:“淳祐 元年,淮 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元 危素《元海运志》:“﹝ 至元 ﹞二十五年,内外分置漕运司二。”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帅漕宪仓》:“帅、宪、仓一人而已,漕则一路或有两三人,曰转运使,曰转运副使,曰转运判官,皆漕司也。”
漕艘[ cáo sōu ]
供漕运的船。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漕粟[ cáo sù ]
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漕台[ cáo tái ]
漕运总督。主管漕粮的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宋 洪迈《夷坚支乙志·一明主簿》:“﹝ 刘策 ﹞时春秋已高,侍从中有矜其潦倒者,为移书漕臺,得摄 松溪 主簿。”《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漕臺请他喫饭,都是锁了舱门才去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当年他老爷做过我们的漕臺。”
漕挽[ cáo wǎn ]
1.亦作“漕挽”。指水运和陆运。《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唐 司空图《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时国家兵役屡兴,漕輓已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金 商 险远,少出师则不足制敌,多漕輓不继。”胡三省 注:“水运曰漕,陆运曰輓。”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十章:“转运百产、挹盈注虚者,凡行商之舟车漕挽大宗货物者是也。”2.见“漕輓”。
漕闱[ cáo wéi ]
谓漕试试场。
漕务[ cáo wù ]
有关漕运的事务。
漕饟[ cáo xiǎng ]
漕运的军粮。
漕项[ cáo xiàng ]
明 清 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漕引[ cáo yǐn ]
犹漕运。
漕庾[ cáo yǔ ]
漕粮仓。
漕浴[ cáo yù ]
谓漕河之水忽上忽下。
漕院[ cáo yuàn ]
指管理漕务的官员。
漕运司[ cáo yùn sī ]
见“漕司”。
漕赠[ cáo zèng ]
亦称“漕截”。旧时指于征收漕粮正税外所加收的赠贴。
漕折[ cáo shé ]
指漕粮改折银钞收纳。明 正统 元年规定,田赋自起运兑军外,其余可折收钱钞,粮四石折银一两。见《明史·食货志二》。明 袁宏道《逋赋谣》:“苏州 旧逋七十万,漕折金花居其半。”
漕舟[ cáo zhōu ]
运漕粮的船。
漕转[ cáo zhuǎn ]
指水运和车运。
漕卒[ cáo zú ]
运漕粮的士兵。
槽车[ cáo chē ]
专装液态物品的货车。
槽床[ cáo chuáng ]
安放槽的架子或台子。
槽道[ cáo dào ]
1.犹规矩。2.牲口槽。
槽碓[ cáo duì ]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具。
槽坊[ cáo fang ]
酿酒的作坊。
槽枋[ cáo fāng ]
见“槽坊”。
槽房[ cáo fáng ]
见“槽坊”。
槽户[ cáo hù ]
指养猪户。
槽口[ cáo kǒu ]
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槽历[ cáo lì ]
见“槽櫪”。
槽枥[ cáo lì ]
亦作“槽歷”。养马之所。
槽矛[ cáo máo ]
即酋矛。
槽柔[ cáo róu ]
见“槽矛”。
槽头[ cáo tóu ]
给牲畜喂饲料的地方。
槽头买马看母子[ cáo tóu mǎi mǎ kàn mǔ zǐ ]
相马须看老马的好歹。比喻子女的好坏要看父母。
槽牙[ cáo yá ]
磨牙(móyá)的通称。
槽子[ cáo zi ]
1.泛指物体中凹下的部分。2.一种中间下凹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