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赤韨[ chì fú ]
1.赤芾。2.赤绂。
赤符[ chì fú ]
1.“赤伏符”的简称。唐 刘希夷《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宋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明 何景明《郊观》诗:“日月藏金柜,龟龙秘赤符。”参见“赤伏符”。2.汉 朝的符命。汉 为火德,火色赤,故称。北周 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韩信 当乎千里。”倪璠 注:“《史记》:刘季 为 沛公,旗帜皆赤。由所杀蛇 白帝 子,杀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将,受 汉 符命也。”3.旧指驱邪的符箓,因用朱砂书写,故称。明 夏完淳《端午赋》:“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4.赤石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五色石脂》。
赤府[ chì fǔ ]
唐 宋 称京师和陪都所在的州或重要的大州,亦指该州的官吏。
赤斧[ chì fǔ ]
传说中的仙人。汉 刘向《列仙传·赤斧》:“赤斧 者,巴戎 人也,为 碧鷄祠 主簿,能作水澒鍊丹与消石,服之三十年,反如童子,毛髮生皆赤。后数十年,上 华山,取禹餘粮饵,卖之于苍 梧、湘江 间。累世传见之,手掌中有赤斧焉。”晋 左思《蜀都赋》:“山图 采而得道,赤斧 服而不朽。”明 王錂《春芜记·寻真》:“山图、赤斧 堪为侣,笙鹤冷风起。”
赤盖[ chì gài ]
比喻太阳。
赤干[ chì gàn ]
光秃的枝干。
赤葛[ chì gě ]
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赤根菜[ chì gēn cài ]
菠菜的别名。因根红而称。
赤绠[ chì gěng ]
犹赤绳。
赤股[ chì gǔ ]
谓股里无毛。
赤骨[ chì gǔ ]
赤骨立。比喻空无所有。
赤骨肋[ chì gǔ lèi ]
见“赤骨立”。
赤骨力[ chì gǔ lì ]
见“赤骨立”。
赤骨立[ chì gǔ lì ]
赤膊,光着身子。
赤骨律[ chì gǔ lǜ ]
见“赤骨立”。
赤光[ chì guāng ]
1.红光。《后汉书·光武帝纪论》:“皇考 南顿君 初为 济阳 令,以 建平 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 光武 於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 异焉,使卜者 王长 占之,长 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宋史·太祖纪一》:“﹝ 太祖 ﹞ 后唐 天成 二年,生於 洛阳 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2.裸露。沈从文《泥涂》:“她这时似乎才觉得自己是赤光两只脚。”慕湘《满山红》二十:“沉玉华 赤光着身子,从梦中惊醒。”3.空尽无物,光秃秃。清 蒲松龄《王八垓烹羊见招忽雪因忆去年阻约作烹羊歌》:“大风一夜田赤光,沟壑堆满高於梁。”
赤光光[ chì guāng guāng ]
〈方〉一丝不挂;赤身裸体。
赤棍[ chì gùn ]
不务正业的流氓。
赤郭[ chì guō ]
古代传说中食鬼之神。
赤海[ chì hǎi ]
传说中南方的海。
赤寒[ chì hán ]
极其贫穷、赛微。
赤汉[ chì hàn ]
指 汉 朝。五行家认为 汉 以火德王,火色赤,故称。《后汉书·祭祀志上》引《河图会昌符》:“赤 汉 德兴,九世会昌,巡 岱 皆当。”清 梁廷柟《藤花亭镜谱》卷一:“赤 汉 元光 元年,五月丙午日辰……造作尚方明镜。”
赤汗[ chì hàn ]
指赤汗马所流的赤色汗水。
赤汗马[ chì hàn mǎ ]
即汗血马。
赤旱[ chì hàn ]
因酷热造成旱灾。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书后又一纸》:“或赤旱数千里,蝗蝝螟特肆生,致草黄而木死。”清 周济《萋萋牙》诗:“频年赤旱苗尽槁,今秋淫雨败我吉贝花。”
赤褐[ chì hè ]
像紫铜一样的颜色。
赤黑[ chì hēi ]
1.暗红色;紫酱色。《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沙马 社长﹞头缠大黑巾,赤黑的脸膛,浓眉大眼。”2.指暗红色的血。唐 柳宗元《邕州刺史李公志》:“卒以此病,暴下赤黑,数日薨。”
赤烘烘[ chì hōng hōng ]
烤灼后所呈的红色。
赤红[ chì hóng ]
1.红色。2.通红。
赤后[ chì hòu ]
指南方。古以南方配火,其色赤;后即后土,土地。
赤狐[ chì hú ]
狐的一种,全身呈赤褐色或黄褐色,皮毛很珍贵。产于我国 东北、内蒙古自治区 等地。也叫红狐,火狐。
赤虎[ chì hǔ ]
古人以干支配五行,丙、丁属火,火色赤;又寅为虎,故以“赤虎”指丙寅年。唐 普满《题潞州佛舍》诗:“此水连 涇水,双珠血满川。青牛将赤虎,还号太平年。”
赤虎仪同[ chì hǔ yí tóng ]
见“赤彪仪同”。
赤化[ chì huà ]
共产党以红旗为标志,解放前称无产阶级革命或受共产党的影响为“赤化”。
赤寰[ chì huán ]
普天之下。
赤黄[ chì huáng ]
红、黄之间的颜色。
赤卉[ chì huì ]
草木的芽。
赤鸡[ chì jī ]
1.羽毛呈红色的鸡。2.指红色鸡毛。3.即槐耳。生在槐树上的一种菌类植物。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木耳》。
赤畿[ chì jī ]
即畿县,也称次赤县。唐 代县分七等,畿县比京都所治的赤县次一等。《旧唐书·德宗纪上》:“癸丑,詔以 梁州 为 兴元府,南郑县 为赤畿。”按,宋 王溥《唐会要·州县分望道》:“新升次赤县:江陵府 江陵县,贞元 元年九月升为畿县。兴元府 南郑县,兴元 元年六月升。”参见“赤县”。
赤籍[ chì jí ]
尺籍,军籍。赤,通“尺”。《宋史·韩世忠传》:“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风秀才》:“秀才寄赤籍中,佯狂奇譎,众因呼之云。”
赤冀[ chì jì ]
古代传说中臼的发明者。
赤骥[ chì jì ]
1.传说中的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2.泛指骏马。3.赤鲤的异称。
赤岬[ chì jiǎ ]
见“赤甲”。
赤颊[ chì jiá ]
鹤的一种。
赤甲[ chì jiǎ ]
1.红色的甲。古代谶纬家谓为帝王受命的祥瑞。语本《尚书中候》:“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见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唐孔颖达疏引。2.亦作“赤岬”。山名。在四川奉节东。
赤瘕[ chì jiǎ ]
是一种眼病。
赤箭[ chì jiàn ]
天麻的别名。
赤酱[ chì jiàng ]
指浓酱。
赤角[ chì jiǎo ]
某此星宿呈现的赤色光芒。旧时以为兵战的征兆。
赤脚[ chì jiǎo ]
1.光着脚(一般指不穿鞋袜,有时只指不穿袜子):~穿草鞋。农民赤着脚在田里插秧。2.光着的脚: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