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赤脚婢[ chì jiǎo bì ]
1.见“赤脚婢”。2.唐 韩愈《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后因称婢女为“赤脚婢”。宋 梅尧臣《次韵答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唯应赤脚婢,收拾怨常酷。”亦作“赤脚婢”。清 陈寅《驭仆篇》:“半饱当门黄脸童,敝衣行市赤脚婢。”亦省称“赤脚”。宋 陆游《农家》诗:“苍头供井臼,赤脚解缝纫。”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杨诚斋 自秘书监将漕 江 东,年未七十,退休 南溪 之上,老屋一区,仅庇风雨,长鬚、赤脚纔三四人。”
赤脚大仙[ chì jiǎo dà xiān ]
见“赤脚仙人”。
赤脚汉[ chì jiǎo hàn ]
谓没有家业的人。
赤脚仙人[ chì jiǎo xiān rén ]
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姓 李。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卷一载:仁宗 母 李后,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后召幸有娠而生 仁宗。仁宗 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 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者 李君 也。按,宋 代统治者崇奉道教,后人因以附会。亦称“赤脚大仙”。宋 赵溍《养疴漫笔》:“真宗 久无嗣,用方士拜章至上帝所,有 赤脚大仙 微笑,上帝即遣大仙为嗣。”《水浒传》第一回:“这 仁宗皇帝,乃是上界 赤脚大仙。”
赤脚医生[ chì jiǎo yī shēng ]
20世纪60—70年代指农村里亦农亦医的医务工作人员。
赤节[ chì jié ]
1.赤色的符节。2.草名。萆薢的别称。
赤斤[ chì jīn ]
蒙古语,谓耳朵。
赤金[ chì jīn ]
纯金。
赤津津[ chì jīn jīn ]
鲜血渗流貌。
赤紧的[ chì jǐn de ]
1.犹言实在是;真个是。元 关汉卿《鲁斋郎》楔子:“他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压,将妻女敢夺拿,将百姓敢蹅踏,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待颺下教人怎颺?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非是我 王仲宣 胸次高,赤紧的 晏平仲 他那度量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遥望见竹篱茅舍两三家,赤紧的人依古道,鴈落平沙。”2.犹言无奈,没奈何。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你道那水牀上热热的蒸饼你要吃一个儿……赤紧的喒手里无钱呵,可着甚的去买那!”元 沙正卿《斗鹌鹑·闺情》套曲:“愁的是针拈着玉笋,怕的是灯点上银釭,恨的是帘控着金钩,赤紧的爷娘又不解,语话也难投。”3.犹言想不到,没料到。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 孙权 云]:‘妹子,你休得推託,你那生时年月,我已写的去了也。’[正旦唱]:‘赤紧的老萱堂将我年月时早送与新壻家,怎再辞?’”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你道他弟兄虽多兵将少……赤紧的将 夏侯惇 先困了。”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二折:“兀的不气堵住我咽喉,哥也,赤紧的君子落在您这小儿彀!”明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你因甚相通这书一缄?莫怪我等閒特故来摇撼。赤紧的 张横渠 不肯贪婪,只待要坐取公侯伯子男。”4.形容时间短促,犹言一时间、转眼间。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荆王 云:‘贤士可曾投託人么?’正末唱:‘赤紧的难寻东道主。’”元 刘伯亨《朝元乐》套曲:“见如今老菊匆匆瘦,赤紧的新梅渐渐肥,刀尺临逼。”5.形容迅速,疾忙。元 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赤紧的乌紧飞,兔紧催,暂时相赏莫相违。”明 金白屿《粉蝶儿·重过蒋南泠休园》套曲:“眼见的金飇送爽,怎禁他玉露凋伤。赤紧的流光逝水,却又早碧梧凉影堕银牀。”清 洪昇《长生殿·惊变》:“称兵的 安禄山,赤紧的离了 渔阳,陷了 东京,破了 潼关。”清 洪昇《长生殿·刺逆》:“趁着这残更频报,赤紧的向心窝刺一刀。”6.犹言着急的,担心的。元 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明 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为民为国非干誉,赤紧的君恩未报,民命难苏。”
赤堇[ chì jǐn ]
1.即赤堇山。2.借指宝剑。
赤堇山[ chì jǐn shān ]
在今 浙江 绍兴 东南,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铸剑之处。
赤槿[ chì jǐn ]
木名。即扶桑。花深红,日光照耀,赤如焰火。
赤尽[ chì jìn ]
空无所有。
赤祲[ chì jìn ]
五行家谓赤色妖气。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杜预 注:“祲,妖氛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是岁,天西北有赤祲如血,占者言 赵 分之灾,至是果验。”
赤精[ chì jīng ]
1.谓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2.见“赤精子”。3.谓眼球赤红。精,通“睛”。
赤精精[ chì jīng jīng ]
犹言赤裸裸。
赤精子[ chì jīng zǐ ]
1.指汉高祖刘邦。2.相传为范蠡的别号。3.道家谓老子的化身。
赤胫[ chì jìng ]
1.皮肤呈赤色的小腿。2.裸露着小腿。
赤九[ chì jiǔ ]
指 东汉 光武帝 刘秀。《后汉书·耿纯传》:“时 真定王 刘扬,復造作讖记云:‘赤九之后,癭扬为主。’”李贤 注:“汉 以火德,故云赤也。光武 於 高祖 九代孙,故云九。”《后汉书·曹褒传》:“元和 二年下詔曰:‘《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李贤 注:“九谓 光武,十谓 明帝,十一谓 章帝 也。”清 丘逢甲《岁暮杂感》诗:“终见神符兴赤九,不应流泪到铜仙。”
赤爵衔丹书[ chì jué xián dān shū ]
见“ 赤雀衔丹书 ”。
赤军子[ chì jūn zǐ ]
南唐 时农民起义军的称号。《类说》卷十八引 宋 龙衮《江南野录·赤军子》:“嗣主 璟(李璟)字 伯玉,嗣位,改元 保大,是年 处州 妖贼作乱,皆絳衣,号‘赤军子’。”
赤口[ chì kǒu ]
1.谓谗毁者之口。2.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3.见“赤口日”。
赤口白舌[ chì kǒu bái shé ]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口日[ chì kǒu rì ]
旧时阴阳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谓其日主有斗讼之事。
赤口烧城[ chì kǒu shāo chéng ]
见“赤舌燒城”。
赤苦[ chì kǔ ]
谓忠诚而劳苦。
赤款[ chì kuǎn ]
忠诚恳挚的心意。
赤悃[ chì kǔn ]
赤诚。
赤栏桥[ chì lán qiáo ]
见“赤阑桥”。
赤阑桥[ chì lán qiáo ]
亦作“赤栏桥”。红色栏杆的桥。
赤老[ chì lǎo ]
1.宋时对军人的鄙称。2.亦作“赤佬”。方言。詈词。意为“鬼”、“无赖”等。有时也用于戏谑。
赤佬[ chì lǎo ]
见“赤老”。
赤鲤[ chì lǐ ]
赤色鲤鱼。传说中仙人所骑。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琴高,赵 人也。能鼓琴。为 宋康王 舍人。行 涓 彭 之术,浮游 冀州、涿郡 间,二百餘年。后辞入 涿水 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洁斋,候於水旁,设祠屋。’果乘赤鲤鱼出,来坐祠中。”唐 李白《九日登山》诗:“赤鲤涌 琴高,白龟道 冯夷。”宋 王安石《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赤力力[ chì lì lì ]
亦作“赤歷歷”。象声词。
赤历[ chì lì ]
宋至清初,上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州县官府钱粮的册籍。
赤历历[ chì lì lì ]
见“赤力力”。
赤立[ chì lì ]
1.赤裸而立,无所遮饰。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牵头曳足,先断腰膂。”金 元好问《游黄华山》诗:“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清 王太岳《铜山吟》:“晨朝集洞口,赤立褫衣裙。”2.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宋史·乔行简传》:“今百姓多垂罄之室,州县多赤立之帑。”严复《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洋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赤痢[ chì lì ]
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
赤縺蛇[ chì lián shé ]
见“赤练蛇”。
赤脸[ chì liǎn ]
因羞惭、发怒而脸红。
赤练蛇[ chì liàn shé ]
1.亦作“赤縺蛇”。亦作“赤楝蛇”。蛇的一种。背部黑绿色,有赤色条纹和斑点,无毒,但性凶猛,好捕食蛙类。2.比喻恶毒的人。
赤楝蛇[ chì liàn shé ]
见“赤练蛇”。
赤粱[ chì liáng ]
粱的一种。
赤烈[ chì liè ]
谓酷热。清 方薰《踏塘车》诗:“去年踏塘车,田中赤烈飞黄沙。今年踏塘车,田中滉瀁多鱼虾。”
赤裂[ chì liè ]
指土地因干旱而开裂。清 赵翼《大雨》诗:“时方届插秧,谓当有甘澍。孰知期竟愆,赤裂江乡田。”清 方薰《踏塘车》诗:“去年踏塘车,田中赤裂飞黄沙。”
赤淋淋[ chì lín lín ]
1.赤身露体,无衣着貌。2.犹言血淋淋。
赤磷[ chì lín ]
也叫红磷。磷的同素异形体。暗红色粉末,无臭,不溶于水和二硫化碳。遇热不熔化而直接变成气体,着火点高达250℃,无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赤麟[ chì lín ]
赤色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
赤灵[ chì líng ]
指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