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白兔记[ bái tù jì ]
又名《刘知远》。南戏剧本。元代人作,姓名不详。今存明代人改本。叙五代时刘知远在李文奎家为佣,李以女三娘许配。文奎亡故,刘外出投军,三娘备受其兄折磨。她磨房产子,托人送到刘处抚养。十六年后,其子射猎,追踪白兔遇母,全家团圆。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其中《磨房产子》、《窦公送子》、《出猎回猎》等常作单出演出。
白兔御史[ bái tù yù shǐ ]
指 唐 酷吏 王弘义。
白菟[ bái tú ]
见“白兔”。
白团[ bái tuán ]
1.团扇。2.鸡蛋的别名。3.白甜瓜。
白脱[ bái tuō ]
亦称“白脱油”。[英butter]即奶油。
白脱油[ bái tuō yóu ]
见“白脱”。
白鼍[ bái tuó ]
白色的鼍。
白菀[ bái wǎn ]
1.女菀草的别名。2.紫菀草的一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菀》。
白望[ bái wàng ]
1.虚名。《晋书·陈頵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2.唐 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新唐书·张建封传》:“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十百人閲物廛左,谓之‘白望’。”宋 梅尧臣《朝天行》:“大夫言斡天关迴,黄门白望颜色死。”清 赵翼《风气》诗:“白望兴无赖,朱提妬有餘。”3.狗名。《西京杂记》卷四:“狗则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白薇[ bái wēi ]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丛生。茎直立,通常不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椭圆形,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夏季开花,紫褐色,簇生于茎梢叶腋间。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的功效。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薇》。
白炜[ bái wěi ]
白气的光辉。指秋令之气。煒,同“煇”。
白卫[ bái wèi ]
白色的驴。
白卫军[ bái wèi jūn ]
或称“白军”。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反革命武装。以沙俄反动军官为骨干,并得到外国武装干涉者支持,挑起内战。最后被红军消灭。
白文[ bái wén ]
1.指有注解的书的正文:先读~,后看注解。2.指有注解的书不录注解只印正文的本子,如《十三经白文》。3.印章上的阴文(跟“朱文”相对)。
白文印[ bái wén yìn ]
阴文印章。
白翁[ bái wēng ]
唐 诗人 白居易 自称。后人亦以此称之。
白乌[ bái wū ]
白羽之乌。古时以为瑞物。《东观汉记·王阜传》:“甘露降,白乌见,连有瑞应。”《南史·范云传》:“时进见 齐高帝,会有献白乌,帝问此何瑞,云 位卑最后答,曰:‘臣闻王者敬宗庙则白乌至。’”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其后,请贺白乌,贺白兔,贺騶虞,贺外国贡麒麟,十年之间,贡媚无虚日。”
白屋[ bái wū ]
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2.指平民或寒士。3.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白屋之士[ bái wū zhī shì ]
指贫寒的士人。
白无常[ bái wú cháng ]
旧时迷信,谓白衣白帽的勾魂鬼役。
白武幡[ bái wǔ fān ]
见“白虎幡”。
白物[ bái wù ]
银子的隐语。
白晰[ bái xī ]
见"白晳"。
白晳[ bái xī ]
见“白晳”。
白皙[ bái xī ]
形容皮肤白净。皙(xī)。
白羲[ bái xī ]
即白义。
白席[ bái xí ]
见“白席人”。
白席人[ bái xí rén ]
古代北方民间宴席上相礼、供杂役的人。
白瞎[ bái xiā ]
方言。犹白搭。
白下[ bái xià ]
1.南京的别称。2.南京西北的一条路。
白鲜[ bái xiān ]
多年生草本。有浓烈香气。根肉质,淡黄白色,羽状复叶,总状花序顶生,花大,白色或淡紫色。根皮入药,称白鲜皮。性寒、味苦,主治湿疹、疥癣、风湿热痹等症。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鲜》。
白闲[ bái xián ]
亦作“白间”。弓弩名。
白鹇[ bái xián ]
鸟类。雄鸟体长1.1—1.4米。头上的长冠及下体纯蓝黑色而有光泽,上体和两翼为白色。尾长。头的裸出部分和足为红色。常栖于高山竹林间。分布于中国南部。
白苋[ bái xiàn ]
蔬类植物。
白相[ bái xiàng ]
玩;玩耍;玩弄。
白相人[ bái xiàng rén ]
方言。无业游民;流氓。茅盾《子夜》七:“你同他商量好了,专等那班白相人把 何秀妹 轧到冷静的地方,你就去救她。”叶圣陶《倪焕之》二七:“再看这伙人,穿长衣服,学生模样的,穿短衣服,工人或‘白相人’模样的,有的指得出他们的名字,有的好生面熟。”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小天津 --一个‘白相人’风的年青人,推门进来,对大家望了一眼,一直往楼上去了。”
白祥[ bái xiáng ]
1.白色灾异。旧时迷信认为罕见的白色禽兽等突然出现是不祥之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时则有诗妖……时则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宋书·五行志三》:“晋成帝 咸和 二年正月,有五鸥鸟集殿庭,此又白祥也。”《宋史·五行志三》:“建炎 二年,杜充 为 北京 留守,天雨纸钱於营中,厚盈寸。明日与 金 人战城下,败绩。纸,白祥也。”《清史稿·灾异志四》:“凡恒暘、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於金。”2.白色的祥瑞。《北史·李嵩传》:“于时百姓乐业,请勒铭 酒泉,乃使儒林祭酒 刘彦明 为文,刻石颂德。又有白狼、白兔、白雀、白雉、白鳩等集于园间。羣下以为白祥,金精诞,皆应时邕而至。”
白鲞[ bái xiǎng ]
剖开晾干的黄鱼。
白鮝[ bái xiǎng ]
见“白鯗”。
白项乌[ bái xiàng wū ]
见“白颈乌”。
白象简[ bái xiàng jiǎn ]
象牙做的朝笏。
白削[ bái xuē ]
犹白刃。
白消[ bái xiāo ]
朴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朴消》。
白小[ bái xiǎo ]
1.白而小。2.即银鱼。俗称面条鱼。
白晓[ bái xiǎo ]
指天刚亮的时候。
白绁[ bái xiè ]
白色的木棉布。《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张勃《吴录·地理志》:“交趾 定安县,有木緜,树高大,实如酒杯口;有緜,如蚕之緜也。又可作布,名曰白緤,一名毛布。”
白心[ bái xīn ]
1.表明心愿。2.纯洁的胸怀。
白行[ bái xíng ]
1.表白自己的行为。2.清白的行为。
白熊[ bái xióng ]
即“北极熊”
白须[ bái xū ]
1.见“白鬚”。2.亦作“白须”。白色的胡须。形容年老。唐 元稹《西归绝句》之十:“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鬚。”宋 苏轼《赠黄山人》诗:“倦游不拟谈玄牝,示病何妨出白须。”一本作“白鬚”。宋 陆游《一年老一年》诗:“平生常笑 愚公 愚,欲栽堕齿染白须。”一本作“白鬚”。牛放《鄂尔多斯草原》:“老牧人,白发连着白须,静静地呷着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