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桅杆顶上吹唢呐
- 桅杆上吊布袋
- 文火蒸糕
- 莴笋炒蒜苗
- 乌龟拜年
- 乌梢蛇打店
- 屋脊上蹲个猫
- 屋檐下吊石滚
- 无弦的琵琶
- 五朵梅花开一朵
- 五黄六月长疥疮
- 五十两元宝
- 捂着屁股过河
- 西北风刮蒺藜(ji li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
- 西瓜地里散步
- 西施上庵堂
- 膝盖上钉掌
- 喜马拉雅山上鸡儿叫
- 戏台上的娄罗
- 细篾条穿冰粉
- 虾子掉在大麦上
- 虾子掉在盐堆里
- 虾子过河
- 瞎眼跛脚驴
- 瞎子熬糖
- 瞎子背瞎子
- 瞎子进书房
- 瞎子进学堂
- 瞎子捋(lv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胡子
- 瞎子伸手
- 下山担柴
- 下雪天穿裙子
- 下雨不撑伞
- 下雨不戴帽子
- 下雨天出太阳
- 下雨天往屋里跑
- 下雨往屋里跑
- 掀翻了抱鸡窝
- 咸菜拌豆腐
- 咸菜缸里的秤砣
- 咸菜煮豆腐
- 咸鸡蛋
- 香炉里长草
- 湘绣被面包画册
- 橡皮棍子做旗杆
- 小虫吃李子
- 小葱拌豆腐
- 小豆干饭
- 小擀杖掉油缸
- 小米点灯
- 小木匠干活
- 小朋友唱歌
- 小碗吃饭
- 小猪抢食
- 蝎子当琵琶
- 鞋里安电灯
- 心坎上挂笊篱(zhaoli 捞取东西的用具。用金属丝、竹篾或柳条等制成。有长柄)
- 心口上挂秤蛇
- 心里头长草
- 新褡裢(da lian中间开口的长方形口袋)换个破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