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大家看电影
- 稻草人救火
- 佛面刮金子
- 赶集走亲戚
- 赶脚的骑驴
- 钢头戴铁帽
- 高粱地里栽葱
- 胳膊折了往袖里藏
- 给了九寸想十寸
- 棺材里放屁
- 棺材铺的生意
- 耗子爬竹竿
- 耗子钻油壶
- 后脑壳上的头发
- 后娘打孩子
- 皇上的旨,将军的令
- 见人先作揖
- 跤龙头上搔痒
- 脚踩西瓜皮,手里抓把泥
- 脚底下踩棒槌
- 脚踏楼梯板
- 街道司衙门
- 街头上耍把戏
- 惊蛰后的蜈蚣
- 就着猪肉吃油条
- 绝户头得个败家子
- 开会呼口号
- 瘫子掉进烂泥塘
- 瘫子掉井里
- 糖面做娃娃
- 剜草的拾了个南瓜
- 王麻子吃核桃
- 王小二敲锣打鼓
- 望风扑影
- 望乡台上看牡丹
- 望远镜看风景
- 巍巍大山
- 苇塘里掰植子
- 蚊虫遭扇打
- 蜗牛赴宴
- 蜗牛壳里睡觉
-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 霜天的弓
- 窑里的泥
- 水里打屁
- 蜡烛一生
- 桌子上放碗水
- 半夜里敲门心不惊
- 丈二灯台
- 强盗手里抽刀
- 太平洋的海鸥
- 路灯照明
- 半夜里打雷心不惊
- 木匠的刨子
- 开甑的蒸汽
- 铁人不怕棍
- 麻了打哈欠
- 蚂蚁拖蝗虫
- 油浇的蜡烛
- 蚂蚁抬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