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墙上画大饼
- 新被面盖鸡笼
- 厨房里的灯台
- 细糠做饼
- 花手巾盖灯笼
- 红漆马桶
- 马桶上插荷花
- 绣花枕头
- 檀木雕的菩萨
- 铁头戴了钢帽子
- 秤锤过河
- 海底栽花
- 顺着磨道找驴脚蹬
- 顺着道走
- 穿钉鞋拄拐棍
- 穿草鞋拿拐棍走泥路
- 穿没底的鞋
- 石头上长草
- 水缸里抓王八
- 口袋里取糍粑
- 大碗里装糍粑
- 大缸里掷骰子
- 跛子走路
- 摸着石头过河
- 神枪手打靶
- 顺藤摸瓜
- 戴着碓臼唱戏
- 蜡台头无油
- 锅子里炒石头
- 隔靴搔痒
- 麻雀子摇枫树
- 倒一箩黄豆不进耳朵筒
- 海底捞月
- 临死打哈欠
- 肚痛埋怨灶神
- 大头蛆拱磨
- 担沙填海
- 灯草织布
- 教菩萨认字
- 敲锣捉麻雀
- 铁锤打在橡皮上
- 秤砣落在棉衣上
- 灯草打锣
- 舌头伸进茶缸
- 石头打汤
- 石头落水
- 冷水泡茶
- 胖子的裤带
- 虱子多了
- 沙包装酒
- 两口子打架
- 灯草灰过秤
- 木头上长疖子
- 大江里一泡尿
- 大树林里一片叶子
- 池塘里的泥鳅
- 灯草打人
- 米烂在锅里
- 撕衣服补裤子
- 睡在棺材里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