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泥鳅上水
- 王胖了的裤带
- 土枪换大炮
- 大姑娘送郎
- 倒吃甘蔗
- 磨子上睡觉
- 鞋帮做帽沿
- 卒子过河
- 隔墙撂肝肠
- 韩信打赵国
- 铁棒磨成针
- 胸前挂擂椒槌
- 项习攻秦
- 肚脐上面巴膏药
- 过江烧船
- 见了棺材不落泪
- 木匠的斧头
-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
- 绸子揩屁股
- 舅老爷请春客
- 蚂蚁搬泰山
- 蚂蚁啃骨头
- 荷花结子
- 酒店里寻宿处
- 穿了一条连裆裤
- 油盐罐 子
- 两个哑子亲嘴
- 水里的蚂蟥
- 吃稀饭泡米汤
- 喝米汤猜拳
- 粥铺里买卖
- 隔岸观火
- 烧开了的水
- 金钢钻包饺子
- 戏台上看火
- 戏台下开铺
- 田鸡婆过垅
- 盐坛子里装个鳖
- 盐店里的老板
- 阴天打孩子
- 大河里洗煤炭
- 半路上留客
- 螳螂挡车逞霸道
- 新华书店买纸
- 强盗进学堂
- 强盗打官司
- 做贼的跑到书房里
- 黄泥巴落在裤裆里
- 俏大姐的油头
- 侄戴孝帽
- 图书馆里的家当
- 秀才房里
- 竹子开花
- 戏台上的垛口
- 外婆死了崽
- 石子砌烟囱
- 毛八的弟弟
- 木头人投河
- 肥皂泡
- 鼻梁上架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