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卖西瓜的磨刀
- 眼皮上贴金
- 呼瘘包儿吐血
- 西瓜掉到油篓里
- 从芦席上跌到地上
- 弹花匠的女儿
- 大水冲崩关帝庙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南山的老鸹
- 麻雀搜糠
- 屎壳郎吃肉
- 无钱后才断赌
- 苍蝇落在酒瓶里
- 老牛捡钱
- 断了箍的木桶
- 腐朽的绳索
- 矿工上班
- 扫把写诗
- 提着葡萄要饭
- 刺拐棒弹棉花
- 讨吃子偷碳锤
- 毛驴子拉车
- 寡母婆
- 端公变的
- 鲁班门前夸手艺
- 油罐里打跟斗
- 秀才作医
- 水银柱
- 天安门前的石狮子
- 冬水田种麦子
- 穿过胡同上大街
- 吃烧红苕的
- 丑仔做官
- 两个老汉亲嘴
- 茅缸里的石头
- 针尖麦芒
- 笼屉里取糠窝窝
- 沙锅子倒蒜
- 山猫咧嘴
- 龙王摆筵席
- 小虫落到牌坊上
- 歪嘴上讲台
- 蚧蛙跳门槛哩
- 大虾炒鸡爪
- 打酥油的棒棒
- 好心当作驴肝肺
- 耙红苕揩屁股
- 阎王老爷的布告
- 荞麦面见风
- 并底里扑腾
- 吃饱饭的粑粑
- 棒槌轧勒木排里
- 巷道扛椽子
- 石乌龟吃水
- 红薯照镜子
- 高粱秸拴骡子
- 鸭屎瓜
- 庙里放炮
- 属姜子牙的
- 柳条枝子穿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