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癞蛤蟆装鞍子
- 大山装肚里
- 钟馗站在十字路
- 喔尿洗碗
- 拿别人的仔打赌
- 呆子求晴
- 又踢又咬的鸭子
- 月里娃喝凉水
- 山蚂蜂过河
- 大JS日嫩批
- 花篮提水
- 潘仁美的脚板子
- 狐狸窝里的萝卜
- 尿鳖子盛酒
- 萤火虫触屁股
- 缺牙巴吃豆子
- 王先生看报
- 药料里格甘草
- 拄着拐棍下炭窑
- 饭锅里冒烟
- 茶灶子搬家
- 齐头山蚂蚱
- 喇叭的儿子
- 网上胡侃
- 嘴里扛在肩上
- 城隍老爷掷骰子
- 蚍蜉撼树
- 头顶上演杂技
- 粥铺里的买卖
- 豆芽长上了天
- 开挂面铺的
- 小孩儿耍菜刀
- 掉到海里的针
- 犯风的灶火
- 沙滩上撑船
- 要乜贴背了个醋葫芦
- 坟墓里起烟
- 赤膊跌进麦芒堆
- 桑拿房子里穿衣服
- 驼子挑水
- 落地风扇转动
- 电线杆子晒衣服
- 牛角挂把草
- 茅缸上搓绳
- 卖糖稀的想盖大楼
- 癞蛤蟆鼓气
- 深潭上打虾公
- 包头镰刀
- 阉过的公牛
- 戏台下掉眼泪
- 驼子跌跟斗
- 骆驼下骡
- 坑缸里石头
- 打虾公,买烟抽
- 掉片树叶怕碰头
- 卖砖头砌窑
- 借钱不治病
- 打铁烤糊了裤裆
- 新兴庙的菩萨
- 公公驮媳妇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