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驼子睡碾槽
- 不倒翁掉在铜盆里
- 判决书做衣服
- 缺口碗盛浆糊
- 未出窝的麻雀嘴朝外
- 吹糖的人改行
- 放屁拉响抽屉
- 哑子黄连
- 弟兄们分家
- 金瓜配银瓜
- 米臼捣沙
- 戏台底下掉泪
- 瓜地里选瓜
- 石匠断磨
- 落雨汤粉丝
- 人造革做鼓皮
- 开水里擀面
- 躺在粪坑边睡觉
- 吴趋坊看会
- 癞蛤蟆过河
- 手指上戴钢箍
- 大雁吃莲秆儿
- 城头上吊帘子
- 草窝里抓刺猬
- 老太婆穿线
- 磕一个头放两个屁
- 王伦当寨主
- 槽里吃食,圈上操痒
- 玉泉山的水甜
- 喝蜂糖说好话
- 骑驴子看唱本
- 染坊里上吊
- 岳庙里戏台
- 火烧纸马铺
- 小囡吃泡泡糖
- 叫花子进庙
- 汰脚布揩面
- 谷筛罩的
- 棉花店关门
- 扛青扛夹板的
- 麦秆儿上插针
- 顶了石臼掉狮子
- 死灰冒烟
- 茅厕板上捡手帕
- 老乌龟
- 军事家的论文
- 叫化子请过年
-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
- 麻雀入了猫口
- 阎王老爷不戴帽
- 麦子地里点绿豆
- 纸做栏杆
- 心里头结冰块
- 往炉灶里泼水
- 胸前划十字
- 井里的蛤蟆戴草帽
- 活人能叫尿憋死
- 岳口截河的巴子
- 小铁匠做官
- 挂了蚊帐点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