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楚厉王打鼓
- 小孩拾炮
- 茄子树上结大椒
- 缺暴齿吃油面
- 丈母娘见女婿
- 脊梁沟儿里背茄子
- 截河的荞巴
- 盘古跳舞
- 碎娃吃鼻涕
- 刺桐开花
- 鸭蛋过手轻三分
- 小两口放屁
- 沙坝里打院墙
- 穿了三年的
- 共吃水果捡大个
- 泥水打墙
- 娃娃的衣服
- 拿着青砖当玉石
- 泥孩子洗脸
- 马路上的电线杆子
- 静海的城隍
- 棉花里引线
- 厨子回家
- 道士佬耍镰刀
- 石灰见火
- 吃了耗子药
- 胳肢窝夹刷帚刀
- 颍考叔攻许城
- 希特勒上台
- 井底下谈情
- 坎儿井
- 老汉嗑麻子
- 高山上的辣椒
- 柳条串泥鳅
- 关节炎遇上连夜雨
- 谢安做官
- 大年初一搭平伙
- 米汤盆里洗澡
- 口袋里抓糍粑
- 山涧里的竹子
- 左右为
- 黄鹰抓住鹞子脚
- 亚崩吹箫
- 果子狸吃了果
- 叫花子给他妈办生日
- 火车跑到马路上
- 偷了银子唱大戏
- 土地爷剃头
- 蝎子蜇蜈蚣
- 地道里开车
- 癞蛤蟆做垫脚石
- 穿靰鞡跨门坎
- 肩膀扛灶
- 上课传纸条
- 嘴上抹面
- 脚后跟对人
- 滚油锅里撒盐巴
- 卫星上天
- 刚开垦的农田
- 石灰泥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