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蚂蟥遇着石灰水
- 面盆里加引子
- 踏瘪皮球
- 墙上挂草帘
- 往竹筒里咳嗽
- 属昙花的
- 尿盆载花
- 脱掉夏布裤子放屁
- 蚂蚁上热锅
- 额头生疮
- 棉絮里捉虱子
- 仨钱摄个影
- 干泥巴做元宵
-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凤
- 陨星落磨口
- 黑夜里抡大斧
- 绑在线上的蚱蜢
- 手象蒲扇脚象耙
- 泼在地上的油
- 提着点心去求人
- 新媳妇步行
- 背起磨石唱戏
- 鸽子断掉线
- 屎壳郎打飞脚
- 戴笠帽又撑伞
- 麻子洗脸
- 钉子烂了顶
- 儿子打他爹
- 大砲打麻雀
- 翘翘板上放鸡蛋
- 桦树皮脸
- 老太婆嫁妆
- 上市的糖葫芦
- 青染缸里洗澡
- 小驴拉破车
- 爷俩对打
- 隔墙摘果
- 大姑娘看嫁妆
- 火车离了道
- 驾驶员倒背手
- 当兵的发军装
- 阳伞虽破骨子不差
- 逾期未回家
-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 黑屋里干活
- 舌头上搭戏台
- 棉花地里套种子
- 葫芦里盛水
- 黄连拌白糖
- 骡和驴打架
- 火烧螺蛳
- 灯头上往杀烧虱子
- 大河里刮风
- 蚂蚁封窝封得低
- 厨师洗手
- 入秋的高梁
- 赊账放账
- 头戴米筛
- 黄泥巴糊在裤裆里
- 马蜂丢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