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甘庶地里栽葱
- 吃一肚子穿一身
- 小秃头上别簪子
- 癞蛤蟆上供桌
- 刺蓬上晒被子
- 庙台卜摆擂台
- 穷皮匠的家当
- 老头子吃柿子
- 萝卜长了杈
- 大门口种稻
- 西门外摆笸篮子
- 撵走狐狸住上狼
- 抬头只看见帽檐,低头只看见鞋尖
- 天上的浮云,地上的风
- 姜子牙封神
- 丈母娘劝架
- 给你个麦秆当拐棍
- 劫墓贼了见引魂幡
- 踏破皮球
- 韭菜兜子
- 大姑娘放屁
- 母鸡屁股上栓绳
- 盐罐里露头
- 观音山的轿子
- 光屁股男人坐石板
- 园顶帐子
- 逆子拗妻
- 吃甘蔗上竹楼
- 木匠调线
- 老太婆射箭
- 吊颈鬼抹脂粉
- 破船沉在死水沟
- 深山里的麻雀
- 癞痢头儿子
- 南天门挂个驴蹄子
- 买了相因柴,烧了夹生饭
- 枪毙前要喝排骨汤
- 临潼的蚂蚱
- 冲着姑娘叫姑爷
- 穿小鞋走窄门
- 经霜的青松
- 断气前号叫
- 门神店里失火
- 镜子里的影子
- 大拇指按耳朵
- 大姑娘去婆家
- 买门神卷进了灶王爷
- 两横一竖
- 做大衣柜不安拉手
- 吃奶娃娃当家
- 打长途电话
- 破裤子缠腿
- 夜明珠埋得土合里
- 叫花子吹笛子
- 秦俑馆里的将军俑
- 穿的裤衩子放屁
- 隔山摘李子
- 下雨背蓑衣
- 捡到尿布当围巾
- 窗口敲大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