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喝凉酒,拿赃钱
- 石灰窑里抛了一砖
- 麻雀掉到洞庭湖里
- 淘稀泥抹光墙
- 宝塔顶上的宝葫芦
- 老寿星唱曲予
- 高粱地里套绿豆
- 杜撰草书
- 蝴蝶遇花
- 老鳖拖石碑
- 蚯蚓吃饱了
- 热盘子上蚁子
- 老婆婆挨到墙壁喝稀饭
- 新媳妇坐帐
- 梅子树下窖醋坛
- 瓷子里藏书
- 久病初愈
- 阎罗王揍女儿
- 老处女照镜子
- 出城隍庙进土地庙
- 王妈妈阿巴巴
- 拄着秤杆过河
- 半天空里吹喇叭
- 蚂蟥上岸
- 黑熊打正立
- 秋后蚂蚱
- 老竹鞭充毛笋卖
- 老头儿吃西瓜
- 呆子不识立轴
- 青木火筒
- 合上盖子的大铁桶
- 石榴开花
- 屎缸里吃麻饼
- 茅厕里头拣手帕
- 赵匡胤流鼻血
- 皇帝娘娘死男人
- 口里长疮
- 棒槌打牙
- 卖儿招女婿
- 摸着屁股过河
- 铁匠扒火炉
- 厕所里不解腰
- 皮槌打鼓
- 望远镜倒着看
- 用小碗吃饭
- 卖鸡蛋的摔跤
- 当铺的阿哥
- 裱背匠开糟坊
- 缚起师公裙,装起师公声
- 苍蝇杵拐棍
- 穿裤子打屁
- 冬瓜结到茄子地
- 蚂蟥钉脚膀
- 砒霜浸辣椒
- 牵起不走,拉着倒退
- 阎王要粑吃
- 拽着胡须打坠
- 漆匠上披灰
- 热锅里的蚂蚱
- 周仓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