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井台上吊水
- 洋人的房子
- 秤杆的定盘星
- 天上的流星
- 疖子上生包包
- 茅事地跳舞
- 高粱秆上点火
- 胡子上长疮
- 麻雀儿吃了酒
- 黄连疙瘩当哨吹
- 麦秸里看人
- 花纸糊灯笼
- 黑洞
- 中国人穿西装
- 不是撑船手
- 到处埋雷
- 麻雀屁股上插鸡毛
- 驼子跌一交
- 鲁班的斧子
- 扯草盖篮子
- 荞麦地里刺棘花
- 盲佬摸路
- 蝎子洞里浇了一瓢开水
- 寿星的棉袄
- 棉花包进的针
- 大虾米进油锅
- 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扁担不离油箩箩
- 漂白布落在油锅里
- 绒毛小鸭初下水
- 帽辫梢上拴辣子
- 驼子死了两头翘
- 舍命吃河豚
- 唱戏的跑圈
- 公共汽车过站头
- 没牙婆吃水圆
- 螃蟹不咬
- 高督堂喂的小长虫儿
- 莲蓬头下洗澡
- 下种不出苗
- 痱子当作发背医
- 架子上的葫芦
- 豆芽菜当椽子
- 桔子割的佛像
- 嘴上说得甜,肚里怀着弯弯镰
- 行船进了断头滨
- 毛室的绞屎棍子
- 汉人官儿
- 娃娃头上顶磨盘
- 淘麦筛子作锅盖
- 蜜蜂采花
- 老太婆得孙子
- 石板上垒鸡窝
- 烂泥田的碑桩
- 竹园里经布
- 瓮中捉蟹
- 青柚子掉在潲水里
- 眨巴眼儿养个瞎儿子
- 出西山水倒流
- 梁山上的弟兄
- 蚂蚁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