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胳膊窝下过日子
- 余大发迎日寇
- 螃蟹脱壳
- 后脑勺挂笊篱
- 菩萨跌下水
- 卖布的给塞进去棉花
- 粪篓上的窟窿
- 烂泥菩萨跌勒河里
- 属皮匠的
- 摸黑打耗子
- 弥勒佛戴刘海帽
- 老树发新枝
- 黄瓜熬白菜
- 拉肚子窜到庄稼上
- 尻脽头缚蛤牯
- 仙娘婆烧蛋
- 冰凌上撒秫米
- 棉花丢进麦芒里
- 屎壳郎钻在粪堆里
- 眼皮子上搽胭脂
- 强盗偷石碾
- 沙锅店沙锅
- 反贴的门神
- 屎壳郎吹黑管
- 大石沉海
- 萝卜两头切
- 哑雀
- 集上请个老灶爷
- 青蛙进网
- 蚜虫钻板子
- 高山顶上同搭台子
- 厨师解围裙
- 棉内藏针
- 鸭兰子顶蒜臼子
- 大伯背兄弟媳妇过河
- 卖蚂蚱的磕篓子
- 车工三班倒
- 疖子出了脓
- 裱画店里的蛀虫
- 茅厕里修便道
- 挑着担子背着娃
- 烂驴头落满了苍蝇
- 敲脱牙齿往肚里咽
- 厨缸里的王八
- 黄泥坝打灶
- 望乡台上打莲花落
- 吃黄瓜蘸雪
- 吹糖人的
- 狼多肉少
- 屁股后头垮酒壶
- 猫钻耗子洞
- 鞭梢当被盖
- 盐店遭火灾
- 小火轮摇尾巴
- 花纸做衫
- 木箱钻洞
- 鬼把到几面三
- 属蟹的
- 木棉花
- 肉里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