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掉进陷阱里的大象
- 秃鹰报喜
- 吴三桂降清
- 面粉煮稀粥
- 门旮旯放扁担
- 和赏地老阔
- 拿舌头磨刀
- 冷锅里炒热豆
- 铁匠铺里的铁锤
- 管丈母娘叫大嫂
- 推小车的爬坡
- 黄泥巴糊裤裆
- 杨宗保结婚
- 痢痢头上插金花
- 脚蹬擀面杖
- 步枪卡了壳
- 大风刮了帽子铺
- 卖馅饼的抹油
- 烧干的锅炉添凉水
- 癞蛤蟆拜天
- 老太婆的裤衩
- 依比里斯穿靴子
- 乌贼打哈欠
- 井里栽花
- 支炉儿改筛子
- 盘古的斧头
- 巫公跌落屎缸
- 筛子捉黄鳝
- 嚼着黄连弹琴
- 天女散花
- 老爷庙的旗竿
- 小虾皮跳浪
- 谢玄破秦军
- 屎壳郎闻屁
- 王八掉进汤锅里
- 舍身岩边摘牡丹
- 无病的呻吟
- 毛竹扁担做桅杆
- 针无两头快
- 耕地里背口袋
- 瞎娘抱着秃宝宝
- 门坎拴鸭子
- 没病吃药
- 阴天脱土块
- 上学堂不带书
- 厕所游泳
- 动物园里的词养员
- 下焦里有寒
- 墙上挂草荐
- 上街打警察
- 烂泥坑里的泥鳅
- 野鸡毛当令箭
- 滚水锅煮寿星
- 何家的姑娘郑家的妻
- 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
- 大虾进油锅
- 满架的葡萄
- 尻子蹾了一扫帚把
- 妖精翻跟头
- 金壶瓶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