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棺材里讨帐
- 落第后听喜鹊叫
- 铁锤敲铜锣
- 小刀擦屁股
- 红火炭揣在怀里
- 开演之前
- 疥蛤蟆跳门欠
- 什么货卖什么价
- 水中投石
- 麦征儿子顶石磙
- 麻包换草包
- 阁老位儿
- 几个胖子一块进门
- 新科状元招驸马
- 黄杆大秤
- 耗子舔猫逼
- 海上的警察
- 强盗当头头
- 雷打芝麻
- 电灯装在车路旁
- 巷子里抬木头
- 水里捞月
- 树小荫凉少
- 旅客上汽车
- 屎壳螂驾云
- 锅里的茄子
- 人有耳朵墙有缝
- 大象的牙,骆驼的峰
- 空笼屉上锅
- 核对斤两
- 嘴里嚼大葱
- 踩着矮凳子上房檐
- 黄昏走到悬岩边
- 最难行的礼
- 花钵种树
- 叫花子打哈拉巴
- 黄泥巴落到裤裆滴
- 懒驴子拉磨
- 狍子落了套
- 叫花子不留隔夜食
- 发霉的瓜子
- 姚芝兰开疮
- 脚板碰在铡刀上
- 驮盐驴子过河
- 老鸹站在树梢
- 竹筒倒黄豆
- 老猫爬屋檐
- 炉子里的木炭
- 老虫尾巴
- 火炉烤水缸
- 碾面杖作筷子
- 烂木头树杈子
- 做梦戴乌纱
- 王八笑龟爬
- 磨子眼
- 蛆儿子变苍蝇
- 戴上斗篷打伞
- 火烧芭蕉树
- 戏台上接婆娘
- 车轴卷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