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葫芦不破瓢
- 城门口外的砖头
- 罩里捉鳖
- 菜地里的蚯蚓
- 孟尝君的食客
- 老藤子爬树
- 烟雾地里撵狼
- 观音菩萨开店
- 盖了九床被子做美梦
- 裹脚布儿补阳伞
- 大水冲了河坝
- 炒肝不勾芡
- 门槛上砍索索
- 聋子看哑剧
- 美食家聊天
- 春天的树条
- 老爷不在家
- 山草驴下蚂蚱
- 脑袋上走蚂蚁
- 两个兽医抬个鼻矢骡子
- 黄浆做年糕
- 屎壳郎戴红缨帽
- 金刚流鼻涕
- 挑棉花进竹园
- 坐等旱禾黄
- 半斤对五两
- 后播的荞子先结果
- 螳螂当车逞霸道
- 火箸捅炉子
- 镰刀割韭菜
- 大象的表演
- 绿绸上绣牡丹
- 抱泥菩萨洗澡
- 看人下菜
- 猫钻灶坑
- 蝎子蜇人
- 蚂蚁扛鲞头
- 花生里钻进臭虫
- 雨过送伞
- 辣子拌老姜
- 纸糊的墙壁
- 电线杆上晾衣服
- 鸭仔跳东司
- 鼓足气的癞蛤蟆
- 麻秆做桌腿
- 火烧钟馗庙
- 老驼子跌跟斗
- 胡萝卜拌辣椒
- 太湖的螺蛳
- 麦杆子吹火
- 澡堂搬家
- 盘里摆鸡蛋
- 蹲在地上等裤子
- 黄连水沐浴
- 跟着老爷喝酒
- 老丈人死了哭爹
- 讨口子夸祖业
- 官工活
- 板上扎刺
- 缺巴齿的姆妈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