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聋子拜客
- 信封里装灯草
- 无纸灯笼
- 摔到五味瓶里
- 苤蓝没叶勒
- 花生的壳,大豆的皮
- 小伙子吃炒豆
- 山顶唱歌
- 堆白菜码大葱
- 讨饭的娶老婆
- 大庙门前的旗杆
- 土豹子做梦
- 文革时期的语录本
- 揿书钉钉本子
- 长虫吞箭杆
- 地下滚到芦席上
- 隔门缝瞧吕洞宾
- 棺材头上放炮仗
- 胸口揣棉花
- 借风过湖
- 粪坑里拣来的手帕
- 茶壶里煮汤丸
- 熊耍门板
- 竹做篱笆
- 打铁匠绣花
- 哑子吃扁食
- 头上顶簸箕
- 扛起锄头放下枪
- 猢狲相打
- 亲兄弟分家
- 寿星骑白鹤
- 狐狸同猎人走
- 邋遢兵败阵
- 粪池边石头
- 粥锅里煮灯泡
- 没长屁股
- 广告仓库
- 水往低处流
- 尾巴挂扫帚
- 蚂蚱跳到古筝上
- 茶馆炉子上饮壶的水
- 贼吓空手没出门
- 公公背儿媳妇
- 荞麦皮出浆糊
- 珍珠落在玉盘里
- 老鳖背搭子
- 鹅走路
- 吃粮不管事
- 道士闯到鬼
- 朱春泉相婿阿根和
- 癞驴子上坡
- 茅楼里放玫瑰花
- 槐树下弹琴
- 韭菜拌鸡毛
- 屎壳郎和蛆交朋友
- 锤子打磨扇
- 拣到的帖子
- 作揖挠手背
- 火车轮子
- 鞋帮子做了帽儿舌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