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瞎爹背着瞎儿子
- 老鸹叼蚌壳
- 烫手的粥盘
- 土地庙长草
- 喝酒喝的吐了
- 不倒翁掉到血盆里
- 丫头做嫁衣
- 潘人美挂帅
- 滚水
- 茅坑里出来的
- 被窝打拳
- 罗汉菩萨
- 叫化子过河
- 土地庙搬家
- 弓起腰杆淋大雨
- 耗子腰杆上別左轮
- 平地里挖坑
- 老婆子练单杠
- 酸辣汤里加白糖
- 鹅蛋补巴
- 饭店里的苍蝇
- 红漆粪缸
- 肚母脐儿冒烟儿
- 登坑弗带草纸
- 粉搽到屁股上
- 客人仔磨铰刀
- 顶起碓盔唱戏
- 梁山泊有吴用
- 麦芒儿掉到针鼻儿里
- 灶台上的灯笼
- 推车撞
- 吃了巴豆
- 煮腊肉放花椒
- 耗子尾巴上长疥子
- 汤瓶煮粥
- 泔水桶搬进厕所
- 喝江水,说海话
- 底片走光
- 额头上写字
- 荷叶水珠
- 叫花子早起
- 站在黄河两岸握手
- 木头上敲钉
- 野雀窝旁狼叫唤
- 缺牙巴吃面
- 鸡蛋掉在醋缸里
- 裁缝铺着火
- 房檐底下种菜
- 苍蝇带鬼脸
- 石头上种黑豆
- 做梦吞大象
- 卖屁眼屙的炕上
- 戴着碓窝拜年
- 顺坡推碌碌
- 捍麺杖吹火
- 考生的希望
- 颜料店的幌子
- 夏天的雨
- 城隍找土地爷拉呱
- 刚妈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