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赌桌上看戏
- 田字倒着放
- 精尻子撵贼
- 身披虎皮心发抖
- 牙刷子落毛
- 庙里的牌位
- 闷头驴吃麦麸子
- 雨后天晴
- 木棒进刺蓬
- 蜜蜂的住房
- 门后的弯刀
- 蹲坑吃瓜子
- 阎罗王老婆怀孕
- 秃子颡上的虱
- 妇人劝酒
- 喜鹊落在树上
- 斜眼打麻将
- 最荒凉的地方
- 烂套包黄金
- 老虫舔猫鼻
- 腿肚子转筋
- 时迁报警
- 扁担上扎花针
- 菩萨放屁
- 裁缝做衣服
- 马勺子的苍蝇
- 泥巴坨上贴金
- 枣核改板
- 湿水橄榄核
- 失鬼倒棒棰
- 床下底吹喇叭
- 懒老婆上鸡窝
- 李鬼劫路
- 裤裆里耍挠勾
- 扑落过料炭
- 全家发疟子
- 皮带凉鞋
- 剥了皮的树
- 镚子当眼镜
- 凤姐追我
- 仓底米
- 房檐下避雨
- 破袜子做口罩
- 大糯做糍粑
- 南辕北辙
- 手帕当被子
- 草人举手
- 花长虫
- 鹅毛扇打头
- 短杆的秤
- 死爷不落死丈门佬
- 驴子磨角
- 关上门坐皇上
- 金刚钻对合金刀
- 花纹椴木倒在激流里
- 举手过头
- 头上生疮,脚下冒脓
- 土地老爷干经索
- 卖豆芽的不拿秤
- 聘姑娘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