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屎壳郎戴花逛大街
- 毛驴套上磨
- 碾盘上打盹
- 叶伯姆投河
- 海光寺的住持
- 出头的椽子
- 袖里藏刀
- 磨道上的驴驹子
- 纸鹞断线
- 茅斯里捡帕子
- 网兜子兜子
- 叫花子看城门
- 屙尿隔掖咸菜
- 松人打官司
- 叫花子捡个老南瓜
- 老猫儿屎盆
- 袖筒里袖棒槌
- 漫地吹喇叭
- 克溜棒了打皮地
- 剖开的毛竹
- 鸡毛炒茄香
- 背后头挎锅铲
- 麻秸抵门
- 乌龟吃亮瓦虫
- 送人的听门
- 墙上野花
- 清水下面
- 门坎儿砸核桃
- 天下乌鸦
- 胡龇上刷白土子
- 鸡爪煮汤
- 陈世美娶皇姑
- 窗户里走人
- 上集不拿口袋
- 螺丝壳里做道场
- 芝麻秆儿喂驴
- 屎壳郎跟着打屁虫
- 长虫凫水
- 肉店的老板
- 老道吃荤
- 油狄髻上封官,粉鼻凹里受宣
- 秀才看不起秀才
- 洋鬼子耍西洋景
- 作梦娶媳妇
- 吃浆糊长大的
- 核桃的仁仁
- 螃蟹爬到油锅里
- 跳蚤一孖
- 脱了毛的鹰
- 门旮旯里耍拳
- 宅子里开煤铺
- 地道里照相
- 乌龟掼在石板上
- 刺猬窝里摘花
- 风吹树尾
- 卖糖稀的盖楼房
- 丈母娘待女婿
- 放到案板上的肉
- 茅屎门口牵口袋
- 脑袋系在风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