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老榕树的叶子
- 小鬼梦里做皇帝
- 乍入芦苇
- 戏场的老婆
- 阎王爷卖芝麻饼
- 费全生看《申报》
- 讨吃的起五更
- 屎壳郎掐去爪
- 旋簸箕的
- 阎王爷嫁姑娘
- 吃蚝假斋的
- 大嘴乌鸦吃食
- 豆芽菜爬藤
- 铁狮子戴铃铛
- 踩上氢气球
- 船到中流碰暗礁
- 菩萨生须
- 鸡毛飘落塘
- 毛胡子吃炒面
- 绿豆芽长了一房高
- 背着老婆去看戏
- 癞蛤蟆过门坎
- 扯倒胡子过河
- 瞌睡给了个枕头头
- 老妈妈的裹脚
- 鹅吃青草
- 芦花做棉絮
- 多数人对自己职务的感觉
- 火车头上的灯
- 楼顶上看人
- 麻袋片子做龙袍
- 水银溅地
- 缸坛店里卖钵头
- 蚕娃子肚子
- 野山杏核
- 粉牌上的话
- 顺风行船船不动
- 烧饼铺的灶王爷
- 公公背上儿媳妇游五台
- 打烂热水瓶
- 磨盘眼
- 雷公喝了酒
- 墓碑上的文章
- 吃进狼嘴的羊肉
- 土地爷拍胸膛
- 两只手拎锣
- 河南到陕西
- 石碾压核桃
- 画上的猫
- 水面上看人
- 耗子尾巴害疮
- 北京的萝卜
- 王拐子腿
- 乌龟吃莹火虫
- 旗杆上吊烧笼
- 鸡毛抄韭菜
- 蚂蚁和大象相比
- 刀砍碓窝子
- 青夜看镜
- 乌龟咬鳖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