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小秃头上抹糖稀
- 锔碗的挑子
- 夏布裤子
- 李银和拾高升屁眼
- 大拇指头抠耳朵
- 烟囱里安家
- 话里掺沙子
- 神台上的猫屎
- 傻子打哈欠
- 上澡堂子喝茶
- 秀水遇到兵
- 草房安兽头
- 黄鼠狼跳火坑
- 鞋没紧,袜先紧
- 薛仁贵穿袍子
- 石头缝里长树
- 小罗成的枪
- 电炉子接火
- 宋玉的弟弟
- 拉底子哄娃子
- 吃水不记掘井人
- 杨西吃虾
- 韭菜炒肉
- 乐亭的封
- 新贴门神
- 成熟的稻穗
- 温室里的花
- 钟鼓楼的老家子
- 瘴猪肉卖已厝里
- 井台上卖水
- 火神爷和龙王爷
- 铜钱银子是人身上的垢,鸭背上的水
- 大雨窝里背羊毛
- 娶媳妇打的丧人鼓
- 秋后里蚂蚱
- 正月十五贴年画
- 老太婆做媒人
- 婆婆的嘴
- 哑子骑鹿
- 穿钉鞋杵拐棍
- 红花绿草
- 屁股上放熨斗
- 井水不犯河水
- 藕炒黄豆芽
- 春天里开花
- 瞌睡来了遇到枕头
- 上轿穿耳朵
- 毛厕缸里搅屎棍
- 麻袋布洗脸
- 隔着山头亲嘴
- 姑嫂两个杀鸡
- 船家烧纸
- 棒槌挖牙
- 少林寺的弟子
- 屙屎带撒尿
- 海底摸针
- 吃王八蕉酱油
- 土豆搬家
- 吊杀鬼拍粉
- 胸口头焖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