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拿挖锄进庙门
- 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 拍马屁拍着马嘴
- 屎壳郎碰上拉稀的
- 扁担两头落
- 丈二的金刚扫地
- 岩板下的笋子
- 火柴头遇上磷片
- 大师傅卷行李
- 用醋瓶打酒
- 荣森娶妇
- 锅地炒巴巴
- 癞蛤蟆逮蠓虫
- 打饼子熬糖
- 蝌蚪好看
- 吃香蕉剥皮
- 屎克螂跑进面袋里
- 参观美展
- 父子卖猫
- 土地佬不认识电灯泡
- 当里摸盐
- 麻秆儿的腰
- 锈剪子
- 竹枝点火
- 在家里挺尸
- 铁打的脑袋
- 火赤练炖酱
- 开心天使开导人
- 少角的菱儿
- 身后的影子
- 口渴了打井
- 铃铛敲铜锣
- 荒地里的韭菜
- 擂台上比摔跤
- 长青藤搭在墙头上
- 全家疏散
- 善男信女拜观音
- 半崖上打窑
- 卖窝头的翻了箱儿
- 半天云里雨
- 红番排队去厕所
- 根子不正
- 驴子吞灰面
- 单车对炮双士
- 筲箕兜水
- 手榴蛋擦屁股
- 切糕棍儿
- 失火打板子
- 椿树的虱子
- 叼着鲜花放屁
- 水渗在沙地里
- 茅厕里拣了一块布
- 盲人写生
- 拳击手
- 铁匠的砧子
- 叫化子出龙灯
- 跛脚佬打山猎
- 城楼上的雀儿
- 瘌痢粉吹进鼻孔里
- 金山寺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