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脚踩石灰路
- 小虫子放响屁
- 西瓜皮打鞋掌
- 请客没烧酒
- 缸面上吹火
- 纸灯添油
- 虫蛀过的扁担
- 碗里泥鳅
- 泥巴人洗脸
- 喉咙头卜脉
- 京广杂
- 当面锣鼓当面敲
- 烧火棍
- 年三十卖五福
- 松木着火滴松脂
- 打起条跨游三峡
- 抱鸡婆带崽
- 鳖咬手指头
- 城墙上挂门帘
- 扫把成精
- 大江里撒泡尿
- 棉花做衣服
- 妓女接客
- 蛤蟆鼓肚子
- 贝壳脑袋
- 耗子钻油坊
- 大姑娘坐花娇
- 床底下劈材
- 袜筒里点灯
- 吃了煤炭
- 海里的水
- 锤砸铁砧
- 拾鸡毛当令箭
- 热身子掉进了冰窖里
- 秋后冬瓜
- 毡上拖毛
- 半空中抹糨子
- 深秋卖凉粉
- 跛子撵强偷
- 田埂上种黄豆
- 傻小子熬粥
- 冬瓜牵豆棚
- 尖底瓮儿
- 干池塘里的青蛙
- 童养媳做媒人
- 火炉上撒盐巴
- 娄阿鼠越狱
- 过河丢拐棍
- 出笼的烧卖
- 家雀跟着蝙蝠飞
- 鬼王流鼻血
- 张天师闭了眼
- 竹叶包竹笋
- 火车拉笛子
- 茅缸沿上的石头
- 捡根铁捧当灯草
- 大年夜看黄历
- 屎壳郎传种
- 灯盏窝里炒芝麻
- 罗锅穿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