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梁山军师
- 磨子高头钟瞌睡
- 灯草芯吊脖子
- 蒋介石的兄弟
- 南于上的栝萎
- 买得炮仗给别人放
- 樱桃煮黄连
- 佘太君抱琵琶
- 金藤攀青松
- 观音堂里着火
- 乞丐身,皇帝嘴
- 火神爷的脾气
- 岩石下的笋子
- 属榆木疙瘩的
- 癞蛤蟆跳在秤盘里
- 大麻子照镜
- 米缸没米
- 波楼打交
- 榔头对锤子
- 放屁脱裤子
- 载缝丢了剪子
- 灵透孩子买东西
- 傻大姐看戏
- 高兴的四脚爬地
- 钉耙挠痒
- 烂泥
- 翻豆剥壳
- 开着大门送财神
- 黄连汁里泡三年
- 拉圾堆里的连环图
- 两个麻子结婚
- 面团儿炸成果子卖
- 秦雪梅吊孝
- 腿肚子贴灶王爷
- 枕着大腿睡觉
- 粉壁墙上画棋盘
- 缺牙巴念文章
- 初身唱老旦
- 腊八生的
- 初二三的夜晚
- 喝了沫糊没涮嘴
- 叫花子骂掼长袋
- 麻子作报告
- 没有下唇
- 小孩赶会散了帮儿
- 隔墙吹喇叭
- 芒棰打鼓
- 脸皮蒙手鼓
- 唱戏的穿玻璃鞋
- 城门上的麻雀
- 开了瓶盖的高粱酒
- 儿子成亲父作寿
- 茅池里打架
- 空手捧刺猬
- 属木叉的
- 风凰跌到鸡窝里
- 没星儿的秤
- 过年穿鞋
- 屎壳郎爬茅坑
- 盆子里面长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