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热河当当
- 背手作揖
- 冒雨担稻草
- 跌落米坛的耗子
- 舌头碰牙
- 对倒镜子行礼
- 地里蚯蚓
- 骑着毛驴看剧本
- 额角上放鞭炮
- 秫秸秆当门栓
- 斗大的线团
- 绵里藏针
- 窝尿叉腰
- 清明后的竹笋
- 叫花子不带碗
- 酱油碟开荤
- 戏子装傻子
- 掺水的老白干
- 秋后蝉鸣
- 石灰搀墨
- 江西人钉碗
- 城隍庙里拉弓
- 隔墙撂老头儿
- 癞蛤蟆垫台脚
- 山水画
- 雪头上打靶
- 路家沟人命
- 竹竿子赶鸭子
- 毛窝踢皮球
- 釜底抽薪
- 木匠的凿子
- 扫帚写生
- 月洞里的喇叭
- 孟姜女搀着刘海
- 雀过认公母
- 小尼姑看嫁
- 沙锅里装螃蟹
- 黄连抹猪头
- 入伏的高梁
- 勾死鬼坐床头
- 老婆婆喝豆浆
- 燕子的尾巴
- 药茶中的甘草
- 箩篼挑水
- 光着膀子打架
- 半条咸菜
- 满口金牙
- 糖里搀蜜
- 年下里馍馍
- 走道捡鸡毛
- 官老板上朝
- 寿星的后代
- 大仙堂横批
- 嗓子冒烟咽唾沫
- 玻璃缸里的标本
- 烧熟的蛤蜊
- 落潮的大虾
- 新媳妇走错回门的路
- 理发师绱鞋底
- 鸪鸪鸠掮瞎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