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大槐树上竖电灯
- 旱地里的螺蛳
- 独眼看告示
- 店里的虼蚤
- 顺风背牵
- 查自修的老师
- 草帽儿烂了边
- 石头掉进咸菜缸
- 屎壳郎拖粪
- 演员化妆
- 刷帚疙瘩配马勺
- 拉弓不放箭
- 沙坝摆摊
- 银墙刷白水
- 铁匠的行话
- 朝廷表态
- 大热天抱火炉
- 大冬天的葱
- 小偷的媳妇
- 玩藏掖的下跪
- 爷爷当圣人
- 棉花套纺线
- 日晒芝麻
- 封了嘴的八哥儿
- 青竹竿掏屎坑
- 姜子牙搬家
- 铁锹刨黄连
- 放羊上山
- 背着锣鼓进庙门
- 高粱秆子架秋千
- 吃罐头没刀
- 长虫吞扁担
- 叫化子拜堂
- 笼子里的肥鸭
- 竹围三子父
- 懒家伙炸油条
- 发疟疾吃奎宁
-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
- 没蒂的葫芦
- 橡皮棍打人
- 打翻了的醋瓶子
- 卖煎饼的赔本儿
- 牛魔王的扇子
- 老太婆坐花轿
- 端午吃饺子
- 小伢打哈欠
- 脚面上支锅
- 聋子不怕雷
- 灶老爷放屁
- 侧歪身子睡觉
- 娘娘打碎泡菜缸
- 蛤蟆吞豇豆
- 大松树栽在花盆里
- 饽饽往肉里滚
- 张老倌送礼给穷亲家拜年
- 斗大的糍粑
- 盘子装的,碗里扣的
- 贪财人爱便宜
- 脚下泥皮
- 丫头爱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