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裤裆里挂镰刀
- 卖醋卖酒
- 干沟子板夜壶
- 点着的炮仗掉河里
- 秀才偷罗巾
- 土地老洗海澡
- 麻将牌突勒河里
- 郭呆子扔豌豆
- 卖切糕的撩苫布
- 唐伯虎卖画
- 甜瓜地里种甜菜
- 螳螂挡大车
- 踏小板凳糊险道神
- 没钱去赶集
- 老太婆上楼
- 稻秆敲锣
- 家作物
- 乞丐过溪
- 傍着城隍打小鬼
- 秤砣落水
- 火烧露水草
- 吃下萤火虫
- 饿老鸦抓驴
-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
- 杏儿熬倭瓜
- 麻雀叼石磙
- 吃仔对门谢隔壁
- 井底下吹号角
- 财主劫道
- 喇叭当烟嘴
- 水中的螃蟹
- 你个碎子子是摩托车不冒烟
- 金刚钻抹黄蜡
- 锤子打钎
- 昭君娘娘和番
- 棍捅阎王殿
- 拆房子先锯排山柱
- 麂子放屁麂子惊
- 猢狲戴野帽
- 夹着尾巴做人
- 瘌痢头打洋伞
- 灯草烧窑
- 屎克螂做不出蜜丸
- 屎壳郎撞窑门
- 靠墙拐小磨
- 贱价买老驴
- 黄鼠狼拄拐棍
- 城隍老爷要吃胡豆
- 吃了不害臊的药
- 牵牛花搭棚
- 瞧着稀饭吃扁食
- 赭山人乘渡船
- 扯着胡子打秋千
- 剃头刀尾
- 阴沟里的灰菜草
- 床铺下踢毽子
- 菜勺子掏耳朵
- 石灰行里买眼药
- 高台跳水
- 道士丢了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