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洋人放屁
- 老巴子七麻糖
- 临死蹬破三领草席
- 小城人卖蒜
- 伍子胥的白头发
- 玉皇大帝
- 野雀跟着孔雀飞
- 陷阱里逮狍子
- 豁口镊子
- 雷公型
- 京都二牵铺的蒜
- 蛤蟆掉在磨眼里
- 腰里别笊篱
- 厕所门口达扑爬
- 蝎子爬进蚍霜粉
- 苍蝇戴个莲蓬帽
- 隔夜豆角
- 大楼的电梯
- 傻小子掰高粱叶
- 冷天贩冰棒
- 下了河的鸭子
- 半夜下饭馆儿
- 导火线上捡炸药
- 买香囊掉泪
- 门神吃甘蔗
- 黄鼠狼钻粪堆
- 卖油的不卖盐
- 癞格宝吃酸豇豆
- 门缝里吹喇叭
- 双枪将舞灯草
- 圪榴棍打耗子
- 黄连泡茶
- 屎克螂打饱嗝
- 画眉的嘴儿
- 汽车顺子铁轨走
- 苍蝇撞上癞蛤蟆
- 鬼蘑菇充灵芝草
- 灶君贴腿上
- 枕着扁担睡瞌睡
- 半山腰倒恶水
- 出了窟的砖
- 夏天穿衣服
- 门旮旯吹喇叭
- 小嗡葫芦
- 龙船卡忐
- 树梢上挂酒瓶
- 打架时借拳头
- 过了中秋节栽早稻
- 两个哑子困拉一横头
- 关帝庙前耍大刀
- 外婆的鞋样儿
- 黄泥巴脚杆
- 泥菩萨装人
- 旗杆上放爆竹
- 磨道里的驴
- 戴的草帽儿亲嘴
- 掌钳儿的锤小锤
- 麻绳穿针眼
- 望远镜观花园
- 厨师的拿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