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消防队站岗
- 尿盆里起雾
- 麻布擦脸
- 头颈里放镰刀
- 苍蝇豁了鼻
- 大吊车吊小平板
- 粪堆上的香草
- 胸门坎挂钥匙
- 提着箩筐拾粪
- 算盘脑子
- 魁星点
- 清鼻掉到脚面上
- 汽车爬大树
- 堂屋里放风筝
- 脖颈上拴头驴
- 城隍庙里的泥胎
- 肉巴掌生毛
- 哥俩赛跑
- 糯米饭掉在灰堆里
- 芝麻掉到针眼里
- 猪蹄子做碗
- 北港的妈祖
- 小庙里的鬼
- 陈世美做驸马
- 钉碗匠
- 没底的筲桶
- 丁丁猫站到牡丹花上
-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铁匠传手艺
- 戴子草帽亲嘴
- 李鸿章的差使
- 泥塑匠进庙不叩头
- 大姑娘要婆婆家
- 冬瓜藤牵在茄子田里
- 石板底下的竹笋
- 大门外挂彩灯
- 刺猬在巴掌上打滚
- 进了坛子胡同
- 镖打窦尔敦
- 看见麦子叫韭菜
- 额头上放炮
- 灶公公放屁
- 没米也要做三臼馃
- 顺风划船
- 唯爷死了儿
- 瘫子唱戏
- 石头底下的小树
- 吃藤条拉箩筐
- 西门庆的干妈
- 竹篙晒棉被
- 罐子里舂海椒
- 脚底下使绊子
- 大水淹到龙王庙
- 鸭子头上长疙瘩
- 属草爬子的
- 掉毛的麒麟
- 喇叭放在雨地里
- 雪堆的假山
- 门神爷
- 交民巷的麻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