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荞粑粑蘸蜂蜜
- 刚吐绿的柳枝
- 火车上公路
- 尖担挑柴
- 腿肚子绑大锣
- 壁头上挂蒲席
- 大热天穿棉鞋
- 庄稼地里晒阳阳
- 斧砍三江水
- 泥鳅
- 翡翠夜壶
- 懒老婆的裹脚布
- 老驴不怕狼咬
- 引线头浪戳芝麻
- 城隍庙里老爷吊孝
- 铁打铁
- 照片底板
- 屎窑里的买卖
- 头顶上套袜子
- 闺女穿她奶奶的鞋
- 秫秸杆做柱子
- 乞妈子穿长裤
- 茅房里放玫瑰花
- 妙峰山的娘娘
- 屎克螂滚屎
- 裤裆里放屁哩
- 鼻梁儿上推车子
- 铁拐李驾起云来
- 铁勺子煎鸡蛋
- 饿老雏夹驴
- 臭皮柑
- 鸭棚老板睡大觉
- 烧红的煤炭吞下肚
- 鸡蛋里头长蛆
- 胡子上贴膏药
- 马达芯子
- 叫花子唱道情
- 全漆马桶
- 铁匠的腰围
- 癞蛤蟆打苍蝇
- 戴着木头铃铃的石狮子
- 拉子土匪喊亲爹
- 扯着骨头带着筋
- 吊车坏了
- 傻子拾柴禾
- 小车下山
- 掉了门牙肚里咽
- 秀才造反
- 叫花子睡城门
- 大门口挂的灯笼
- 打上黑脸照镜
- 属牛皮纸糊的鼓面子
- 买了凉粉举着吃
- 胶皮肚子
- 蛤蟆爬在秤盘里
- 蚂眼子坐沙发
- 龙王靠边站
- 铁扫帚扫石板地
- 老秀才走路
- 没吃过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