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浆子锅煮元宵
- 跛子赶强偷
- 屎壳螂戴铃铛
- 走马灯挂心中
- 蛤蟆想飞
- 河南人当团员
- 叫花子拍照
- 癞蛤蟆没膀子
- 窑里的泥砖
- 歪了碾子砸了磨
- 梁上插针
- 凉锅贴饽饽
- 扳不倒坐到烧饼上
- 整筐丢西瓜
- 对子镜子作揖
- 煮烂的鸭子
- 高粱地里耩谷子
- 葫芦掉井里
- 小孩养麻雀
- 扛起竹竿进城
- 不出芽的谷子
- 开水泡米花
- 曹营的徐庶
- 茅厕里打哈欠
- 除了灵山别有庙
- 站在北极说话
- 被头里的事体
- 东按葫芦西按瓢
- 摇着脑袋吃石榴
- 烂笆篓的泥鳅
- 瞎婆子打仔
- 稻草堆里找跳蚤
- 凌沟子揩屁股
- 红眼耗子出油盆儿
- 踩着高跷看戏
- 麻雀肚子
- 吊死鬼流鼻血
- 切草刀割麦子
- 染坊里的姑娘穿白裤
- 棺材前点灯
- 抓住岳父当贼打
- 雀脑垫碗子
- 屎壳郎喝面汤
- 隔裤子捉虱子
- 黑屋里做活
- 门神包灶爷
- 船家佬打老婆
- 大老粗戴眼镜
- 巧媳妇打扮新囡
- 皮棰敲鼓
- 两人一般心
- 房顶上的苗
- 爬灰头念佛经
- 心里塞了棉花
- 萝莒蒲结籽
- 坐火箭拿暖瓶
- 小猫拉屎
- 放爆竹崩瞎眼
- 没戴过笼头的驴
- 睡在床上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