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温宝子家嬷的毒子
- 船上人打醮
- 黄鼠狼住在鸡棚上
- 凉帽坏脱边
- 小河通大江
- 花了眼的老汉玩绣花针
- 叫化子出殡
- 出水的荷花
- 铁匠炉子不点灯
- 炒面捏娃
- 冰镇汽水
- 冬腊月生的
- 赚唧跳勒戥盘里
- 秋天的茭白
- 玄妙观的当家
- 蚂吃黄蜂
- 程咬金打败仗
- 头发窝里的跳蚤
- 列病吃药
- 邮包掉进水田里
- 茅厕搭牌楼
- 搬起碌碡打天下
- 秃尾巴的驴
- 穿的没底鞋
- 赶集掉了爹
- 关在笼里的黄蜂
- 沙坡子的乡约
- 豉油樽盖
- 槌板石砸耗子
- 皇宫门口的石狮子
- 石臼里栽葱
- 没有赶庙会
- 王铎写字
- 脊背上长嘴
- 裤裆里煨火耀
- 师姑养囡
-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
- 使君子当香榧子
- 金丝楠木当柴烧
- 娶了老婆讨小婆
- 麻线绳穿针眼儿
- 拿猫去打猎
- 楼梯上打架
- 驴皮贴墙上
- 温度计插入火炉里
- 半天里的灰尘
- 抱子元宝跳井
- 屎壳郎钻炕洞
- 刮风天挂旗子
- 太湖里捞锅
- 蝎子不咬
- 烂田翻石臼
- 破鼓
- 墙上挂草蒎子
- 黄鹤楼上的赵子龙
- 小孩吃糖果
- 王母娘娘的玉簪
- 深山老林遇大虫
- 偷吃海椒
- 染匠跑到夜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