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山西人
- 端午后的莒蒲
- 麦柴当令箭
- 叫花子放起火
- 蝎子屁股
- 天井院里竖竹竿
- 电线杆上倒茶
- 秦椒加火
- 吹糖人儿
- 臭凼里驾船
- 曹营贴赏格
- 磨房的磨
- 打急了锣鼓
- 苍蝇抱鸡蛋
- 洗澡盆地一泡尿
- 竹节命
- 盲人的喇叭
- 木匠破板
- 没嘴的葫芦
- 孤军误人口袋阵
- 蜗牛赴宴会
- 泥菩萨念经
- 老太婆吵架
- 门字里头有个口
- 田鸡跳在称盘里
- 不够十两
- 大坂田塍栽豆角
- 水萝卜敲铜锣
- 蒋门神遇到武二郎
- 吃萝卜挖根
- 癞癞姑上盘秤
- 癞蛤蟆断了脚
- 花椒树下种包谷
- 锅炉里的水
- 张弓养屌
- 水深
- 藏经阁失火
- 烙饼卷大葱
- 长梢木头做烧火棒
- 鸭子出水
- 刺绣女工的手艺
- 说得口吐莲花现
- 摔跤检金条
- 癞哈蟆掉到染缸里
- 猫儿踏破油篓盖
- 火烧胡子
- 两张嘴
- 耳挖勺舀海水
- 裤子里放屁
- 割草的捡到大南瓜
- 阎王爷的爹
- 心字上面一把刀
- 上吊抹脖子
- 大姑娘入洞房
- 软脚蟹碰到田鸡
- 天窗下谈天
- 土坯沾稀泥
- 小孩子倒在娘怀里
- 站得身子正
- 打鼓泅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