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暝的读册
- 理发师的徒弟
- 娶媳妇打梆
- 做贼的偷黄连
- 入窑的金银
- 屋脊上的冬瓜
- 骑着毛驴看历头
- 门神老爷吃甘蔗
- 当官不做高板凳
- 铁锤砸铁砧
- 吞落账单
- 婆婆拦着寡媳妇门睡
- 烧窑和卖瓦的
- 小满里的热头,晚娘拳头
- 姥姥死儿子
- 竹筒做广播
- 穷人坐轿
- 夜壶
- 大姑娘要饭
- 漏夜捉贼漏夜解
- 说书的留扣
- 南山顶上扯篷
- 熟透了的苹果
- 吃冰棒舍不得仍棒棒
- 癞蛤蟆跳戥盘
- 阎王老子说梦话
- 红配绿
- 嗑瓜子嗑出臭虫
- 湖边的垂柳
- 臭肉包饺子
- 红木做匾
- 吃口黄连吃口蜜
- 邻家失火不去救
- 野人掼稻
- 番仔铜鼎
- 迎着风吃炒面
- 刀割韭菜
- 秃子头上拍巴掌
- 烂茅屋上挂绣球
- 木夹里的豆饼
- 秋天刮北风
- 丫环做媒
- 石头压着的嫩芽
- 癞痢头上插花
- 芋头叶子上的水珠
-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 戴了野帽亲嘴
- 棺材上画花
- 猫儿的眼珠子
- 铁匠铺的材料
- 韩信咬住霸王的毬
- 脚后跟朝北
- 黄貔子念秧儿
- 小婆子的崽
- 商店里的货物
- 墙上涂白水
- 听鹂馆的黄鹂声
- 乡下人不识土地堂
- 盲人上街
- 进站里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