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当官的拍桌子
- 树倒猢狲散
- 粪坑关刀
- 煤炭拐子打飞脚
- 刚碾出来的米
- 穿蓑衣抢火
- 囊里盛锥
- 吃黄连,喝蜂糖
- 向孔上抹糨糊
- 近视眼看戏
- 破罐甩在洋灰地
- 厕所顶上装烟囱
- 韩信伐楚
- 鼓楼上的灯笼
- 老疮疤逢到阴雨天
- 揪着耳朵擤鼻涕
- 王拐子卖刀
- 眼眉挂钥匙
- 拳头伸进鸡窝里
- 屁股上害疖子
- 凉山有大小
- 开云见日
- 大闺女的荷花
- 湿手抓白面
- 簸箕比天,叫化子比神仙
- 癞痢乖做乖,替麻子拎草鞋
- 老奶奶做淘箩
- 新酒放在两下哩
- 花枕头
- 黑夜里走路
- 梦里过媳妇
- 草原的苇子
- 山猫进屋
- 碗边上落苍蝇
- 挤疱留脓
- 先做妈妈后当媳妇
- 拐子上楼梯
- 小囡牙拳头
- 脑上戴碓窠
- 老大爷拄拐棍
- 车把势扔鞭子
- 风扇底下闲谈
- 毛斯坎栽菜
- 莲蓬结籽
- 道士兄弟
- 穿皮袄睡石板
- 屎壳郎支桌子
- 尿尿追出怪钢蹦叻来
- 得了口腔炎
- 灯笼起火
- 蚂蚁戴稻壳
- 黄鼠狼闻到鸡屎
- 犀牛皮打皱褶
- 米筛子筛胡豆
- 牛皮做风筝
- 背着醋瓶耍把戏
- 老坟上冒烟儿
- 蝎子蜇胸口
- 扭秧歌打腰鼓
- 箩里坐笆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