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青石板上洒石灰
- 倒了碾子砸磨
- 黑屋子里做工
- 懒驴拉磨
- 夜蝙蝠围着水盆飞
- 向武术师借拳头
- 面肥掉在肉锅里
- 丈母娘叫大嫂
- 鸭婆走路
- 城隍庙的棕粑
- 灯草当拐杖
- 高梁杆子挑水
- 老雕变野猫
- 狮子戴木铃
- 花生去了壳
- 道士吹法螺
- 拆一座祠堂得一片瓦
- 晕倒
- 生了个孩子没有气儿
- 驼背穿长衫
- 豁子吃凉粉
- 关云长面前舞刀
- 拨了皮吃香蕉
- 碓碓砸磨扇
- 财神爷摆手
- 迷路了,回不了家
- 锥尖的遇上了枣国的
- 躺在炕上挺尸
- 抱孩子走娘家
- 舌头上长疮
- 两手攥空拳
- 吹鼓手娶老婆
- 拧绳子摆手
- 耗子钻灶火
- 原配的蛐蛐儿
- 绊倒拾个梨核
- 头上顶筛子
- 公园里的摇摇板
- 孤雁落在凤凰群
- 胳膊窝里夹柿子
- 杨继业数儿呢
- 井里长出一棵树来
- 神龛旁开铺
- 宋三的弟弟
- 泥人见水
- 骑在骆驼上割草
- 肚里吃了海蛎壳
- 闭眼听见乌鸦叫,睁眼看见扫帚星
- 屙屎屙到鞋页巴上
- 虼蚤打嚏喷
- 蚊叮泥菩萨
- 樵夫砍大树
- 阎王爷的计
- 剥了皮的青藤
- 耗子吃鸡蛋
- 巡警摆手
- 半夜开窗户
- 老太婆吃胡豆
- 沟南里家的讨吃的
- 老妈妈唱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