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贼娃子打官事
- 乔太守点鸳鸯
- 灯草做火把
- 火炙糕见了滚汤
- 屁股上害疔疮
- 老头做棺材
- 给个棒槌当针使
- 老驴拉磨
- 雕花匠的行头
- 老嬷嬷里鞋
- 大爆仗掉进河里
- 头顶石臼
- 过河捂屁眼
- 风箱换成鼓风机
- 包谷地里说书
- 磨房里的驴
- 木偶小旦唱戏
- 杜十娘扔下河的东西
- 乌龟和鳖混在一起
- 血口喷人
- 大树烂了心
- 开会抱孩子
- 苍蝇爬在马勺上
- 木偶台上伸胳膊
- 脖子后头抹蜜
- 黑地里走道
- 开水锅里的棉花
- 铁锹挖荸荠
- 城隍庙里的神
- 小盆泡黄豆
- 寒号哭夜
- 牙缝里剔肉
- 羊屎蛋上天
- 麻雀歇在胡子上
- 县老爷打更
- 骆驼长牙齿
- 秋后开花
- 水流去
- 对着棺材说谎
- 吃饭咬颗沙子
- 鸡毛敲铜钟
- 凉帽剩个顶
- 水皇的葫芦
- 鼻尖上落马蜂
- 铁拐李把眼儿挤
- 烟囱管里挂扎钩
- 揍梦娶媳妇
- 吃了铅块
- 火烧腚眼
- 石横的井
- 黄鼠狼生鼬子
- 王母娘娘缝皮袄
- 图书馆搬家
- 圆顶的帐子
- 鹐鸨鸨死在了六月里
- 地球的末日景象
- 歪脖子高粱
- 路过坟场吹口哨
- 金弹子打雀子
- 鬼打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