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禾秆目珍珠
- 旗杆顶上吹喇叭
- 秋千顶上晒衣服
- 嗓子眼儿里安喇叭
- 舌头抹蜜
- 猫子吃肉
- 卖冰棒的折本
- 半夜吃柿子
- 老猫房上睡
- 大神不落土地庙
- 鞋底子打蜡
- 吃糖葫芦儿
- 滚水里捞盐
- 老爷哭儿
- 驼背的上树
- 向日葵把头切了
- 地窖的萝卜
- 耗子滚到米缸里
- 水面上砍刀
- 石狮子放屁
- 豆芽上蒸笼
- 水浇鸭背
- 罩里螺蛳
- 小大姐不骑驴
- 香炉碗里长草
- 卖鸡蛋的摔跟斗
- 推小车的搭大肚
- 耳朵沿长疮
- 大蒜老了
- 拉磨断套
- 北门城外开米店
- 老爷庙旗杆
- 水龙头勿关
- 掌柜的站在街心
- 粪堆上插旗
- 耗子尾巴抠骰子
- 跛子上医院
- 春蚕吐丝
- 屎壳郎钻灰堆
- 祖宗牌上放修脚刀
- 屎克螂掉进磨眼里
- 剃头的捉虱子
- 黄鼠狼衔鸡毛帚
- 拿茶壶送饭
- 耗子啃玻璃
- 吊杀鬼磕头
- 粉白墙上挂草席
- 屁股上插扫帚
- 约翰逊看《毛选》
- 骆驼上车
- 武林高手打拳
- 打了一场疲劳战
- 赤膊打马蜂
- 钱眼儿里翻跟头
- 曲蟮跳舞
- 抽刀断水
- 纸糊的坌栏子
- 丁丁猫想樱桃
- 水田里插秧
- 冬天坐长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