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没眼先生拿喇叭
- 树梢上逮老鸽
- 骑着毛驴吃豆包
- 小鬼面前告阎王
- 受气的媳妇
- 提篮打水
- 小闺女不梳头
- 自鸣钟打点
- 捉只虱来放头里
- 珍珠搀着绿豆买
- 新姑娘的书包
- 油手攥泥鳅
- 发救兵拣吉日
- 石匠干活
- 蝙蝠观阵
- 关老爷放屁
- 猛火炉
- 大公妮坐拈瓦
- 盖底里放屁
- 沙锅安把儿
- 油咣石泡坛子
- 葫芦掉到井里头
- 龙王爷搬到陆上住
- 稻柴人救火
- 隔着门缝瞧王八
- 口含黄连
- 瘸子赶紧
- 小瘫子娶亲
- 乌龟壳上点蜡烛
- 吃上绿枣儿喝上凉水
- 和针吞却线
- 小杆杖插到那麦圈里
- 半夜里起来烧水
- 火烤的寒暑表
- 蝇末子飞到枣树上
- 土地佬聚会
- 火燎毛子
- 虱壳里的仙人
- 杨瞎话讲报
- 泥菩萨过海
- 打下去的桩
- 沙牛屁股一扁担
- 鹞子拴在龟脖上
- 印板上的活
- 大闺女抱儿上街
- 贫家节日
- 身后无追兵,眼前无官司
- 小脚女人踢足球
- 尿瓶环上甩勒头
- 秋后的桑叶
- 褡裢背水
- 斜墙的柱子
- 饿老鹰掉到刺芭笼儿里
- 女人扎的鞋底
- 戴眼镜卖车轴
- 木匠手里夺斧头
- 皇上家的工
- 棉花里头抓虱子
- 半夜起来屙屎
- 天上的彩虹,海上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