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正色
- 捂住耳朵放铃铛
- 生了孩子狼叼去
- 冬天的狼毒草
- 猢狲爬大树
- 茅屋扎绣球
- 炉子旁的捅条
- 盖房子找箍桶匠
- 蝎子敲门
- 戳箕装鱚头
- 土地老爷出汗
- 顺风不见风
- 北阳村的卖醋的
- 麻雀里的花鹊子
- 捏眼皮擤鼻涕
- 屎壳郎跟蛆交朋友
- 戏棚上其麻雀
- 橄榄头上插针
- 挤牙膏
- 外科郎中翻车
- 城隍庙里的菩萨
- 蛤蟆垫桌子脚
- 瞎驴转磨
- 揭了盖的螃蟹
- 男人光屁股坐门槛
- 河滩上的鹅卵石
- 交椅断了背
- 大铁锤敲铜锣
- 城隍庙里把门的
- 钥匙找朋友
- 王爷好见
- 空心的大树
- 耗子钻灶坑
- 老佛爷的眼珠儿
- 老婆婆吃柿子
- 小孩摆积木
- 石刀塞进车辕里
- 箩筐里面摇元宵
- 唱旦的不涂粉
- 额角放镜子
- 猫咬尿胞
- 擀面杖插到鸡窝里
- 骑着骆驼耍门扇
- 撑船竹篙
- 爆竹店失火
- 矢在弦上
- 南极子的脑袋
- 杨西回家
- 箩筐脱坯
- 叫化子讨吃
- 强盗的妈坐上席
- 横垅地拉磙子
- 黑老鸦落的烟洞上
- 破柳罐打水
- 小孩屙屎
- 大象的腿
- 蒜苗做拐杖
- 属癞蛤蟆的
- 走路踩棉花
- 走一步看两步